第一千百十二章 計中之計
但唐朝最大的世敵吐蕃形成了對唐王朝的巨大戰略壓力,整個開元和天寶年間,吐蕃的不斷進攻迫使唐朝不得不暫時放松對東胡的控制,導致安東都護府不斷后退,最后消亡。
東胡對唐王朝最沉重的一擊就是安史之亂,安祿山和史思明雖然都是粟特人,但他們的手下大將基本上都是東胡人,一半軍隊也是東胡人。
契丹為什么能在唐朝后期崛起,它就像二戰時的美國,承接了安史之亂掠奪中原的大量財富和人口,到了五代十國,更是契丹人發展壯大的良機,從石敬瑭手中得到了幽州,契丹終成大器,建立了遼王朝。
余長陽的一萬軍隊出現在拔野古的地盤上時,三萬室韋軍也悄然出動,從東面向唐軍慢慢靠攏,而小可汗沙吉也率領兩萬軍隊向唐軍靠近,一東一西,兩支軍隊對唐軍形成了包圍勢態。
與此同時,另外一支兩萬唐軍騎兵在張典的率領下迅速插到了三萬室韋軍背后,對室韋軍形成了一個反包圍。
唐軍主帥馬璘的特使李曲也已經抵達了大可汗達達的王帳,李曲年約三十余歲,是馬璘的幕僚,主管軍資糧草,十分精明能干,深受馬璘的器重。
達達親自出來迎接唐軍主帥特使,達達也是三十余歲,身材不高,略有點富態,他因為外貌不佳,所以父親偏心高大英武的小兒子。
達達的父親是前任拔野古可汗伯律,按照草原傳統,可汗位繼承應該是由兄及弟,但伯律的兩個兄弟都早死,他的可汗位必須給兒子,而且是長子繼承。
但伯律偏心小兒子,便刻意扶植小兒子,給了他最好的牧場和大量人口,到最后局面無法收拾,伯律才終于意識到自己鑄下大錯,導致拔野古出現兩個權力中心,但伯律的糾錯卻是想毒殺長子,讓小兒子為可汗。
伯律的倒行逆施惹怒了妻子,妻子忍無可忍,便將他給兒子準備的毒酒倒進了他的藥湯,伯律喝完藥湯后一命嗚呼。
伯律一死,兩兒子便大打出后,打了兩年,不分勝負,最后由仆骨部進行調解,兩兄弟都自稱可汗,拔野古部分裂成一南一北。
達達此時看到了統一拔野古的機會,小可汗沙吉竟然支持室韋,和唐朝作對。
達達和李曲迅速達成了一致,達達立刻出兵三萬進攻北面小可汗,一旦滅了小可汗,大唐皇帝將冊封達達為拔野古部可汗,這樣,唐朝就會扶持兩大草原勢力,西面思結和東面的拔野古。
這也就解決了思結部兵力不足的問題,思結部出于對回紇的忌憚,也出于對葛邏祿的擔憂,他們最多只能派五千人參加作戰,兵力顯得不足,而拔野古大可汗的歸唐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達達親自率領三萬騎兵向北面的小可汗領地殺去。
小可汗沙吉率領兩萬軍隊距離唐軍駐軍約一百里,他沒有急于進攻唐軍,而是在等待室韋那邊的消息,他們需要約定時間,同時向唐軍發動進攻。
大帳內,兩名美女正翩翩起舞,她們是小可汗沙吉最寵愛的兩名侍女,走到哪里都要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