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名人薈萃
“晚輩實在不記得了,我什么時候推薦伯父?”
“前年冬天,我獻《三大禮賦》,得到圣上賞識,命我待制集賢院,去年年初,令祖接見我,說賢侄很欣賞我的才學,便任命我為七品修撰官,沒有賢侄的欣賞,恐怕令祖不會給我機會。”
李鄴想起來了,好像自己是給祖父說過,自己極為欣賞李白、杜甫的詩,沒想到竟然間接幫助了杜甫。
“我談不上推薦,關鍵伯父自身才學出眾,明珠終不會被沙塵所淹。”
旁令另一人笑道:“李使君,令郎還真是會說話。”
李岱又連忙給李鄴介紹另一人,看起來似乎年紀最大,“鄴兒,這是我在潤州的摯友,王昌齡先生,做過我的幕僚!”
李鄴驚得嘴都合不攏,原來這位老先生竟然是王昌齡,雖然李鄴最喜歡李白的詩,但他卻是受王昌齡的邊塞詩影響最大,他前世小時候會背的第一首詩,就是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就是這位王大詩人的《出塞》。
李鄴連忙行禮,“原來是王先生,晚輩景仰已久,晚輩之所以前往西域報國,就是受到了老先生邊塞詩的影響。”
王昌齡指指旁邊另一人,“說起邊塞詩,這位高適老弟才是高手,我那幾首實在談不上!”
李鄴有點發暈了,今天是怎么了,從王維到杜甫,從王昌齡到高適,這些中唐大咖居然一起露面了。
“原來是‘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高先生,失敬!失敬!”
高適也是五十歲左右,他微微笑道:“我收到好友岑參的信,他對李都督頗為推崇,再三邀請我去碎葉走走,看看更遠的邊塞,說實話,我頗為動心。”
這位高適就很會說話了,他其實就是在暗示李鄴,他想去碎葉,李鄴邀請他去嗎?
李鄴聽懂了高適的意思,但他又不好明著回答,他記得高適好像是哥舒翰的幕僚,如果高適拒絕哥舒翰,又跟隨自己,那自己豈不是要得罪哥舒翰?
最好還是問一問父親再說。
李鄴便含糊笑道:“高先生若想去碎葉走一走,那里風景如畫,物產富饒,相信先生一定不會失望!”
高適這兩年也在長安求職,但屢遭碰壁,最近長安職場上的各種小道消息,高適當然也知道,朝廷成立河中都督府,授予旌節,這個消息讓無數人動心,高適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