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出兵南方
但另一種好處卻是立竿見影,田稅大幅下降,戶稅更是讓人驚喜,八成人家都不用交戶稅了。
在李亨統治時期,為了籌措軍俸,田稅漲到了驚人的十稅三,戶稅更是每戶每年五貫錢起步,如果人口多,被定為大戶,更是每年十貫錢的戶稅。
不僅讓百姓苦不堪言,更是讓地方官焦頭爛額,戶稅也讓無數人家破人亡,甚至生下孩子就偷偷埋掉了。
現在反過來了,如果只生一個孩子,那就要交戶稅,每年依舊五貫錢,生兩個孩子減半,生三個孩子就免了。
這就從根子上取下了百姓不愿生孩子的枷鎖,生孩子不用交人頭稅了,家家戶戶都開始備孕,畢竟多子多福的觀念一直深入人心。
田稅也降為三十稅一,降了十倍,年底讓家家戶戶發愁的戶稅也免了,簡直讓天下百姓歡聲雷動,個個振臂高呼,皇帝陛下萬歲。
但很多官員和讀書人也擔心,這樣減免,朝廷怎么維持?
很快答案就出來了,鹽價暴漲。
從去年十一月份開始,鹽價漲為每斗五百文,這可比從前漲了五十倍,以前天寶年間斗鹽不過十文。
而且斗鹽五百文還是粗鹽價格,粗鹽就是直接將海水或者鹵水結晶后出售,顆粒大,顏色暗,味道苦。
朝廷還同時推出了細鹽,細鹽就是用淡水稀釋后再結晶,再研磨成粉,顏色雪白,咸味重得多,苦味也沒有了,但細鹽價格是每斤八十文,就相當于每斗一貫錢了,價格是粗鹽的兩倍。
雖然鹽價暴漲,讓習慣大手大腳用鹽的普通人家一下子接受不了,但如果細細算賬,只要不做腌菜,一家人一個月其實也用不了多少鹽。
很多家庭主婦甚至發現,細鹽雖然比粗鹽價格貴兩倍,但實際上更節省,粗鹽一個月至少要用五六斤,而細鹽一個月一斤就夠了。
經過幾個月的實踐,粗鹽銷量開始暴跌,而細鹽銷量大漲,一年后,粗鹽就從市場上消失了。
對鹽的價格暴漲,天下各地百姓從最初開始的怨聲載道,幾個月后抱怨聲也漸漸銷聲匿跡,一方面抱怨沒用,另一方面大家享受到了田稅和戶稅的大降甚至減免,也便理解朝廷的難處,但更重要是,每個月買鹽其實也花不了多少,人口少,一斤細鹽就夠了,人口多,最多兩斤,也不過一百六十文錢。
其實算下來,一個月如果吃兩斤細鹽,一年也要花兩貫錢,但老百姓不會這樣算賬,一個月一百多文錢無所謂,但一年要集中收取兩貫錢就會要他們的命。
從鹽價開始暴漲后,關中出產的一種優質蔬菜,牛肚菘,開始在天下各地暢銷,緊接著朝廷便強制向北方各地官府推廣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