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過一個故事,說明朝初年某地發生水災,朝廷撥來三萬石救濟糧,縣官發現米的質量不錯,都是新米,他就把三萬石新米換成三萬石陳米,縣官吃了幾百貫的差價,三萬石陳米發放給了災民,災民可不管什么新米陳米,拿到救濟糧,個個感激萬分,縣官還刻意留了幾百石新米沒換,放在倉庫內備查。 后來朱元璋派御史來核查,發放糧食數量完全正確,留下的存糧也沒有問題,災民們歌頌縣官為青天,御史就回復朱元璋,所查官員為上上好評,龍顏大悅,縣官由此升為州官。 災民滿意,皇帝滿意,官員也滿意,皆大歡喜,這就是高情商的官員,在朱元璋的剝皮年代把握住了一個度,不貪本錢,過手油水。 當然,到了康乾盛世,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雍縣住了一夜,吃了一頓羊肉,自然是地方官府請客,記在公帳上。 次日一早,李鄴在數百騎兵的護衛下,帶著寵妃楊玉環離開雍縣繼續北上,沿著另一條正在修建的官道前往麟游縣。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