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百一十六章 辦報初構
李鄴是天子,他只管方向,具體怎么做,那是下面的事情,做不好就換人。
辦報是李鄴早就想做的事情,在蘭州金城他就在考慮了,當時是想讓李白來辦報,后面這個計劃取消,并非是李白能力的問題,而是李鄴發現它是一把雙刃劍,傷人更傷己,簡單說,如果當時朝廷跟他學會了辦報,那么憑著朝廷的控制力和影響力,小小的河隴節度使肯定會在輿論戰中被打得落花流水。
尤其朝廷動用輿論的力量狠批河隴軍對巴蜀和關中的占領,很可能就不會有現在了。
所以在想通這一層后,李鄴果斷放棄了辦報的想法,改成讓李白去蜀中辦學去了。
現在辦報的時機已經成熟了,李鄴和政事堂商議時,一致想到了恢復《開元雜報》,《開元雜報》不僅是大唐盛世的標志,它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作用,溝通朝廷和地方,讓地方官府能更好的了解朝廷的動態,從而加大朝廷對地方官府的管控。
但李鄴想把報紙辦得更好,不僅官員們看,還要學生們也看,那就要加入文學內容。
一位有朝官經驗,而且還要是名動天下的詩人,李鄴首先想到了李白和杜甫,但李白穩重性不夠,坐不住,杜甫為官經驗不足,李鄴隨后又想到了王維,但王維身體不好,還是父親李岱給李鄴推薦了高適。
李鄴當即下旨,封高適為左諫議大夫,主管《嘉興旬報》的編撰發行。
禮部尚書王縉帶著高適乘坐馬車前往朝廷的印刷館參觀。
王縉和高適很熟悉,也是因為兄長王維的緣故。
馬車內,王縉笑道“本來我是想爭取把報紙放在禮部,可惜最終沒有成功,頗為遺憾!”
高適也笑道“我也覺得報紙由禮部來承辦似乎更合適,為什么會沒有成功呢?”
王縉苦笑一聲,“當時裴尚書對辦報興趣不大,我向他提幾次,他只是詢問了一下韋相國,韋相國說天子還在考慮,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然后前幾天我又主動向天子申請,天子答復我,他并不是想辦《嘉興旬報》,天子希望由一個獨立的官署來負責。”
高適一怔,連忙問道“天子并不想辦《嘉興旬報》,這話是什么意思?”
王縉淡淡道“天子已經給了說了三個原則,第三個原則就是這個意思,你還記得嗎?“
高適想了想道“培養骨干,辦很多報紙?”
王縉點點頭道“《嘉興旬報》其實只是一個開頭,或者說只是一個試驗,天子給我說過,他想辦好幾份報紙,每天都有新報紙,給文人看的報紙,給官員們看的報紙,給普通百姓看的報紙等等,所以要成立一個專門的官署來做,放在禮部下面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