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聽君一席話
富弼輕描澹寫道:“總得顧慮一下他們的感受。”
這道奏章妙就妙在可以不提張斐,直接從警署切入。
這么一來,遇到阻礙勢必減少一些。
富弼年輕時就吃過教訓(xùn),如今他深知不能認(rèn)為自己是對的,就不顧一切往前沖,還得照顧好大家的情緒。闌
當(dāng)然,那些人也都不傻,此時他們也只是答應(yīng)嘗試一下,但具體是反對,還是支持,就還得富弼他們會怎么修法。
畢竟還是有相當(dāng)一部分,是支持慎刑、少刑的思想,他們認(rèn)為當(dāng)今的刑罰太重,而國家已經(jīng)穩(wěn)定下來,沒有必要再重典治國。
文彥博突然道:“但是這皇家警察和皇庭的稱呼,會否太過張揚(yáng),在貞觀時期,就連唐太宗也不敢明確表示《唐律疏議》是為王法,而是稱為天下人之法。”
司馬光也微微皺了下眉頭。
他們這一幫人,內(nèi)心還是想要限制皇權(quán),如果法制之法寓意為皇帝保護(hù)百姓,律法將會與皇帝合一,又回到法家的老路上。
這是他們一直都在防范的。
他們想盡各種辦法駁回皇帝的敕令,也就是防著一點嗎。闌
富弼笑著點點頭:“我也知你們心中所憂,這一點我也慎重考慮過,但也正如張三在課堂上所言,法制之法只能出于官家護(hù)民之心。否則的話,法制之法很多理念,都會變得師出無名,總不能解釋為天法,那張三可就人頭不保。”
“唯有這么解釋,才能夠徹底貫徹法制之法,屆時官家也不好自食其言,違反這一原則。”
“原來如此!”文彥博點點頭。
這就是要將皇帝給捧上去,到時皇帝想要反悔,他們也可以此為反駁皇帝。
殊不知這也是趙頊要給他們套繩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