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這番改造終于派上用場,至少可以同時應付多位客戶,其效率也大大提高。當韋應方他們趕到提舉常平司時,見到里面坐著不少人,全都是河中府有名的富商,其中又以鹽商和鈔商為主,同時還有大量的胥吏在那進進出出。這些官員可以對天發誓,他們從未見過如此勤勞的吏。難道是因為官府決定給他們發俸祿?不應該啊!發放俸祿的代價,是減少他們的額外收入,甚至與減小他們的職權,這不滿官吏是大有人在,不應該為此而更加努力。而卓群的一番話,令他們恍然大悟。他們將得到其中千分之五的提成。也就是說,一百萬貫的鹽債,其中五千貫是屬于他們的。關鍵,沒有多少人與他們競爭,只能是不斷地內卷。他們能不努力嗎?能不殷勤嗎?就連那些商人都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尊重,談著談著,他們都不覺得自己是在一個官署,更像似在一個商鋪里面。“這這是一份契約嗎?”一個胖墩墩地中年男人,掂了掂了那份厚厚的契約,不可思議地說道。旁邊一個胥吏道:“這就是一份契約,是咱們元學士從京城帶來的,聽說京城那邊都已經是采用這種契約,目的也是為了迎合公檢法。”“公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