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五章 這才是第三把火
文彥博漸漸想明白此事的本質。
其實就是時代變了。
以前如這種事,肯定就是雙方不斷地爭論,因為以前的權力,是比較分散的,而且大家更愿意指出對方政策的問題,而不會輕易拿出自己的政策。
因為這種事一旦出問題,責任可是不小。
但現在可行不通了,這權力劃分的非常清楚,你不解決那就是你的問題,沒有完美的政策,所以政事堂必須得權衡利弊,而不是挑三揀四。而且節奏,明顯在變快,有問題就得馬上想辦法解決,這更考驗宰相的決策能力。
而這恰恰是以前大宋最為欠缺的,大家還是非常習慣于那個慢節奏的政治生態。
問題也就出在這里,他們不大愿意接受這個現實,甚至內心是非常抵觸的,而不是在于政策的對與錯。
他們以前的治國方案,也不太適用于當下的制度,但他們又不愿意承認這一點,導致每件事,到他們手里,就變得很擰巴。
而張斐的每個建議,其實是非常符合當下的制度,也因此觸碰到他們內心中最為柔弱的部分。
不是嫉妒,而是因為自尊心。
就好比你非常擅長跳遠,結果不是你跳不過別人,而是大家都更愛看跑步,大家也都改跑步。
這內心肯定是非常失落,但根據人性,不會輕易妥協,肯定還希望證明,跳遠更好看。
然而,更令他們失落的還在后面,這剛剛完善戶籍制度,最高皇庭就熙州一案給予了最終判決。
認定熙州商人的這種行為,屬于無罪。
同時,最高皇庭還建議熙州官府只需廣發通告,告知那些商人,西夏如今是嚴禁與熙州貿易,如果再去西夏貿易,其中是有非常大的風險,如果你一定要去,那你就得自己負責。
若無特殊理由,不能禁止熙州商人前往西夏貿易。
只能建議,不能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