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四章 我姓張,囂張的張
司馬光道:“那恐怕你早已經充當為奴。”
張斐又問道:“若生在唐朝呢?”
司馬光道:“若是在唐朝,恐怕你都無法站在這里。”
唐朝還未建立起這種訴訟制度,喊冤之人,一般都是有冤之人,而不是一個外人。
“主審官言之有理。”
張斐話鋒一轉道:“可唯獨在我大宋,小民依然安然無恙。為何?就是因為我大宋皇帝素來以仁德治國,體恤百姓,重視人命,故特置刑獄司,為民伸冤,且又制定詳細的訴訟制度,照顧一些窮苦百姓,讓百姓發聲,讓百姓訴苦,如我這種珥筆之民,也就能在我大宋討得一口飯吃,小民當然引以為傲啊!”
方才還奄奄一息的王安石猛地抬起頭來,激動地看著張斐,心中更是默默為之叫絕。
這個角度可真是刁鉆呀。
兩邊的大佬們不禁也對張斐刮目相看啊!
原來這真是個狠角色啊!
側門外的宋神宗聽到這一番話,不禁笑道:“真是人不可貌相啊。呵呵!”
語氣中充斥著億點點得意。
那唐太宗一代明君,是何等寬容,可比之我大宋,好像還差了那么一點點。
要知道他曾經學習的對象,還就是唐太宗,但之前王安石告訴他,不要學唐太宗,要學就學堯舜,張斐這一番話,從側面印證了王安石的話。
司馬光神情一滯,一時不知如何反駁,他總不能說,我大宋皇帝不仁德,關鍵他心里也有些認同張斐之言,只是笑道:“真是好一張伶牙俐齒啊!”
“小民句句發自肺腑,且有事實可證。”
張斐言道:“如阿云謀殺一案,雖已證據確鑿,但當今圣上仍愿為此開堂,給予阿云一個機會,此非仁德,那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