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九章 大庭長何故謀反?
足以證明,這里面是有利可圖的。
不用想也知道,這未來出海行商的人,一定會越來越多。
然而,朝廷其實對此事并未給予多高的重視,這回都沒有幾個人去質疑大庭長的判決,因為朝廷更關注的是財政統一,是武器生產,是領土法。
目前權力劃分的非常清楚,政事堂、三司忙于財政統一和武器生產,而立法會則是修訂領土法。
雖然大方針已經定下,但這里面還有這多細節值得探討,故此富弼今日邀請張斐、趙抃、許遵、司馬光等人來到這里商議。
“今日請各位前來,是有一事要與各位商量。”
富弼道:“最近我翻閱了熙河地區的堂錄,發現當地很多百姓的習俗與中原是大不相同,但臨時法中一些條例,是完全基于中原的習俗。之前呂庭長他們并沒有依照那些條例判定,這也是被允許的。但是若根據領土法,這可能會出現問題的,到時許多羈縻州納入領土法內,也會出現類似的問題。”
劉述便道:“此乃蠻夷與文明之別,而我朝律法是依據儒家思想,若遵循臨時法,是能使得當地百姓得到進步的,也更有利于國家團結。”
言下之意,如果大家都信奉儒家思想,自然就是一家人。
許遵卻是搖頭道:“此非蠻夷和文明,乃是游牧和農耕之別,漢唐都有占領西域,長達百年之久,但也未改變當地的習俗。”
劉述道:“還是有些改變的。”
司馬光道:“那也是因為漢唐在那邊開墾出農田來,從而改變一些人的生活習性,這才使得那些人的思想更偏向我們中原,關于這一點,我比較支持仲途的看法。”
“我也認為是如此,但這也是令人頭疼的地方。而且。”
富弼道:“根據呂庭長和范檢察長的來信,當地百姓愿意歸附我朝,主要是因為公檢法和法制之法,而非是儒家思想。”
此言一出,在坐的司法官員,心里微微有些不爽。
雖然事實是如此,但你不用說出來啊!
富弼又看向張斐道:“不知大庭長對此有何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