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就憑我是村里長老
鄉(xiāng)親們和孩子們一聽,都止住笑聲,都圍了過來。
“怎么了,少了誰的名?”馮氏忙問道。
張秀才又從頭捋了一遍,還是沒有:“文才,李嬸子家的文才,這花名冊上沒他,那他就是沒有入文籍。”
說罷,張秀才一拍腦門,這才想起來。
文才來學堂最晚,所以學堂名簿上就一直忘了給他加上,而那日宋老來過學堂,跟張秀才要過名簿,張秀才不知是用來做啥,便沒檢查直接給了。
“想必,國公爺定是用我給的名簿上報的官府,把孩子們都入了文籍,怪我沒有寫上文才,這事兒鬧的。”張秀才有些懊惱,嘆了口氣。
李文才稍稍愣了一愣,失落地垂下頭,倒也沒說什么。
不過好在,這花名冊和學子文籍,都是可以補報的。
張秀才摸摸文才的頭,安撫道:“你也別擔心,這個夫子給你記下了,等過后去給你補一下。”
“不過每個學堂一年只能上報兩次學子名冊,要想補,現(xiàn)在不行,只能等下半年入秋時了。”
得知能補,鄉(xiāng)親們都松了口氣,便又繼續(xù)為學堂的“名正言順”而歡喜了。
馮氏笑呵呵的,抱起小糯寶,牽著豐苗的手,回家去告訴豐年他們了。
然而不曾想,下午,鄉(xiāng)親們都扛著鎬頭、鐵鍬下地正忙時,李嬸子卻突然跑到學堂,潑婦似的鬧開了。
“張瘸子,你還我兒子文籍!”
李嬸子佝僂著腰,沖進來,就拽住張秀才衣領。
“為啥就單把我家文才落下,村里這些小子加一起,也不如我家文才肚子里墨水多。”李嬸子氣急:“他們當不當讀書人有什么要緊,長大后還不都是下地干活的料子,我兒的前程才最要緊,你這瘸子秀才怎么耽擱得起!”
張秀才趕忙起身,焦灼道:“李嬸子,話可不能這么說,村里哪個孩子前程都一樣要緊的,沒有誰貴誰賤之分。何況,半年后就能補報,且就算用不入文籍,也不影響日后科考,都耽誤不了文才大事兒的。”
李嬸子哪里肯聽,這就跳著腳,朝地上噴了唾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