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去文軍候府
還得感謝國師啊!若不是她,蔣家往后就沒落了。
京城的消息自來比風(fēng)刮得還快,聽說國師去了蔣司徒家,處理了從野和尚弘和那里用壽命換來的符篆,擁有符篆的人個個膽戰(zhàn)心驚。
沒想到野和尚那么快就被抓住了,她們手里的符篆還沒開始用呢?也不知道之后用了還能不能管用,換走的壽元還能要回來嗎?
那肯定不行。
壽元和符篆兌換的那一刻起,就已經(jīng)契約成功,不管符篆有沒有使用,壽元是換不回來的。
只是這件事,當事人并不知道。
老太太知道孫女要出去,怕孩子受委屈,主動陪著。老國公不想去,他還有別的事要忙。
楊氏沒空去,家里一大攤子都等著她安排。
楚之南不可能去,女兒處理的事都是內(nèi)宅女眷惹出來的,他一個大男人跟著也沒啥意思。
去文軍候家,就老太太帶了孫女和黑炭頭兩個孩子。
到了門前,遞上拜帖,文軍候的門房倒是很有眼力見,笑臉相迎,把人客客氣氣迎了進去。
文軍候也是武將出身,不過那是上兩代的事了。從現(xiàn)任文軍候的父親起,就改成了文官的路子,實在是死人死怕了。
不像楚家,就算死得沒剩下幾個人了,也依然堅持走武將的路。這是楚家人的使命,也是他們的宿命。
北地的百姓需要他們,義不容辭。
楚家人基本上沒有人走文官的路,到楚子之南這一代就不好說了。畢竟楚一凜是個愛讀書的,將來很有可能會科舉。
這孩子打小就愛讀書,老國公覺得家里出一個讀書人也沒有什么,還挺好的。說明他們楚家人能文能武,不一定個個都是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的武將。
至于楚一默那個紈绔子弟,他也覺得挺好的。楚家需要留一個人傳宗接代,不能個個都死在北地。
兒孫都死光了,楚家再無后人,北地的安全要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