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6章 機甲醫生!
這是常見病,但病人的體重和年齡和國王必須相同,所以非常難找。
趙原所做的手術,名字聽起來比較高大上,“全機器人內乳動脈游離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
他熟練地在左側胸部打了3個直徑1厘米的小孔,分別位于第二、第四和第六肋間,孔洞深入胸腔,接近內乳動脈。
觀摩手術的不乏精通機器人手術的專家。
他看到這一幕,眼中露出驚嘆,如果自己做類似的手術,絕對是要開第四個孔,放入扁平叉一樣帶有吸盤的心臟固定器,可以通過負壓吸附在心臟表面使局部的心跳不那么劇烈,便于操作。
原本靠墻擺放的移動平臺緩緩平移至手術臺。
趙原走上“天睿機器人系統”的主控臺。
機器人手術需要在微弱的燈光下進行。
秦怡將無影燈調弱。
隨后,她將機器人的“左手”、“眼睛”和“右手”分別從3個孔插入病人的胸腔。
觸手上是各種各樣的剪刀、解剖刀、鉗子和燒灼工具,一般長度不超過5毫米;
“眼睛”是帶有光源的3d攝像頭,左右各有一個攝像頭代表左右眼。
當“眼睛”進入胸腔,顯示器一下亮了起來,放大了10倍的血紅色組織暴露在屏幕上。
趙原將頭緊挨著操控臺,目光對準兩個類似顯微鏡的鏡筒,十分謹慎地觀看鏡頭下的每一個組織,指尖操縱機器人手臂在胸腔內執行細小的動作。
手臂、手腕和手指的運動被電腦精確地記錄下來,同步翻譯給機器手臂。
酷似鳥嘴的“左手”一張一合,實現抓緊、剝離等動作。
“右手”根據需要更換為各種解剖器,進行切開、燒灼等解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