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0章 賭上前程的手術!
外科手術,以支架或者搭橋等為主。
患者的情況太特殊了,不僅細,還脆。
血管里面就像堵了很多小砂礫,坑坑洼洼。對醫生來說,就像是進了一個情況惡劣的迷宮。
趙原選擇的是,微創,心臟不停跳的手術方式。
如此,患者的傷害降到最低。
血管,太狹窄,操作的范圍就那么一點,如果換做人來做的話,基本上很難推進,但機器人來做就不一樣了。
機器人在肋骨間隙做出切口,僅有五毫米的大小,用創可貼就能輕而易舉地覆蓋,通過間隙進入體內。
天睿的智能感應系統在這個時候啟動,可以實時跟蹤人體的呼吸及心臟跳動情況,並根據這一情況精準判斷手術操作時機,不斷地反饋及提醒,使得手術的操作更加精準。
吳海坐在操作倉,目睹機器人運作的整個過程,暗自佩服天睿的疊代速度。
數月前和現在相比,已經有巨大的改變。
以視野為例,如今的天睿可以將視野擴大十二倍,要知道達文西也就擴大十倍,至於如果外科醫生帶上顯微眼鏡,只能2.5倍視野。
打個簡單的比方,瓣膜跟桌球差不多大,放大十倍之后,就跟籃球一樣大,細微的結構也能展示得很清楚。
如此,術中的切除、修補操作定位更加精準,可以避開輕鬆重要部位。
當然,難度還是很大的。
心臟不停跳,意味著病灶會隨時發生變化。
就像是射擊運動,移動靶和定向靶的精準度是兩碼事,得靠操作者的經驗。
坐在操作倉里的吳海,有種荒謬的感覺。
他看著機器人在不斷推進手術,心中既有敬畏,又有不安。
醫學充滿未知。
科技也充滿無限可能。
當人工智慧融入機器人手術,或許會讓醫學打開嶄新的世界。
不過,無論技術疊代多少,作為主刀醫生,還是需要有豐富的外科經驗。
就比如現在的戰斗機,無論是起落還是戰斗,都有一套系統輔助飛行員。
但在極端情況下,戰斗機的電子元件被電磁炮打壞掉,這個時候飛行員的基本技能依然無可取代。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
從深夜做到凌晨三點,總共三個小時。
當搭橋完成之后,趙原鬆了口氣,這臺手術的壓力來自於心理,生理還在其次。
畫面上,趙原看到吳海衝著鏡頭朝自己興奮地揮手。
趙原緩緩抬起胳膊,用力握拳,嘴角浮現出一抹笑容。
轉頭看了一眼周圍,這邊的手術室,空落落的,只有尤榮半夜趕過來陪著自己,手術臺上也沒有病人,觀摩區更沒有觀眾。
然而,自己卻成了主導病人生死的關鍵。
觀摩區,魏旭東嘆了口氣,"機器人手術大有可為!"
姜柏明白魏旭東的意思,這是要準備讓全院外科,每個科室都成立一個專項的機器人小組。
至於中庸醫學院,對這方面的人才培養也是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