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外科醫生在四十歲的時候是技術巔峰,或許還缺少些許經驗,但技術本身已經無可挑剔。 肺癌的切除,說了那么多,其實歸根到底,都是一個套路。 先結扎腫瘤附近的血管,然后用手術刀把腫瘤和正常的組織慢慢剝離,最后清掃淋巴,關胸結束! 但,真正能用微創做這些操作的人很少。 能像趙原做得這么徹底的,更是鳳毛麟角! 主刀做得流暢,助手配合起來也非常舒服。 跟著趙原的節奏來就可以了。 不過,看似手術一路平順,主要是因為方案設計得十分縝密。 右肺下葉前內側基底段由于涉及支氣管公干,解剖更復雜。 支氣管、血管變異! 再加上之前一次手術造成結構性變化,有大量殘舊瘢痕組織,使得切除起來特別麻煩。 最大的難點在于“二次手術”。 就跟盜墓賊看到盜洞扭頭就走的心態一樣。 第一,前面的人肯定將里面貴的東西洗劫一空。 第二,難不保前面的人會給你挖幾個坑,讓你欲哭無淚。 周廣臣暗自佩服趙原的解扣能力。 他通過痕跡還有之前的病例報告,反推了第一次手術的過程,隨后對里面的情況有了精準預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