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沉浸式研究!
顧名思義,筷子手法的姿勢有點像是用筷子,去夾東西。
當然,在使用這個術式的時候,不可能真的去用筷子,而是用特制的工具,吸引器要特制的,比常規(guī)的要長很多,另外還要有柔軟度,可塑性,這樣才能讓筷子技術使用起來比較順手。
至于筷子技術的手法,解釋起來也比較簡單,一只手拿內(nèi)鏡,小指和拇指會扶著吸引器,另一只手可以解放出來,兩只手起到了接近三只手的功能。
一些比較復雜的難點,一個人就能迅速處理掉。
趙原在另外一個世界對這個技術做過一定的了解。
因為有過經(jīng)驗,所以想要還原術式流程并不難。
難點在于特制器械的制作!
各類器械當中,最關鍵的是吸引器。
吸引器是抓取腫瘤的重要工具。
那個吸引器不僅是對長度形狀有要求,而且還得對材質有要求。
趙原花費了一上午的時間,研究了筷子手術的流程以及器材制作。
流程倒是好梳理。
畢竟他如今在神經(jīng)外科的造詣不俗,加上本身手腳就比較靈活,能勉強將筷子手法做出來。
不過,器材制作涉及材料與工程學,趙原是個外行,他將圖紙做好之后,發(fā)給蠑螈的胡維成。
胡維成跟趙原打了兩個小時的電話,了解趙原的需求,預計在一周以內(nèi),將器材做出來。
胡維成對趙原還是挺佩服的,并非所有外科醫(yī)生會將精力投入在器械的研發(fā)上。
大部分外科醫(yī)生只會去想著做手術需要哪些器械,但不會去想,做手術應該要哪些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