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先對右肺進行移植,在右肺移植結束,可以工作之后,再對左肺進行移植。 在很多人眼里,趙原在一臺手術里運用了大量新技術,無異于是在冒險。 但在陳院士看來,趙原將減法做到極致,則是對病人最大的保護。 “血壓不穩定,心臟出現腫脹。”麻醉醫生洪林光的情緒緊張起來。 趙原淡淡地說道,“給我爭取一刻鐘。” 倘若換做陳院士,在這種情況下,會選擇建立ECMO輔助循環,但趙原并沒有那么做。 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來。 大家都知道其中的風險。 十五分鐘可以帶來很多變化。 趙原穩定地操作機械,在三分鐘左右切除左側病肺,這時秦怡將修剪好的左肺送入胸腔。 十二分鐘要縫合左肺? 這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換做是成年病人起碼也得半個小時,何況是一個小孩。 氣氛變得緊張。 評論區開始各執一詞。 有人覺得趙原在冒險,為了制造噱頭拿病人的生命開玩笑。 有人覺得趙原有過通盤考慮,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