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八章 自信的韓國公
單說那丁斌丁指揮一行,旌旗開路,數十騎相隨,趾高氣揚的走在中都天街上。
所過之處,上至官兵官員,下至工匠民夫,全都望風跪迎,儼然朝拜皇族一般。
一直過了洪武門,來到一座戒備森嚴的衙門前,他才翻身下馬,徑直進去。
身后衙門口,藍底金字的‘中都行工部衙門’的匾額,在日光下熠熠生輝,不可逼視。
行工部是朱元璋特別成立的一個衙門,專事修建中都城,一切便宜從事。毫不夸張的夸張的說,整個中都城,乃至整個鳳陽府的生殺予奪,全都掌握在這個衙門手里。
不信你看這個衙門豪華的領導班子——韓國公李善長、中山侯湯和、淮陰侯吳良,之下還有行工部尚書薛祥。
除了都位高權重之外,這些人還有個共同點,清一水都是淮西出身。
當初朱老板建中都,以劉伯溫為首的朝廷百官大都持反對態度。
而以李善長為首的淮西幫則極力支持。營建中都他們也同樣光宗耀祖,自然是求之不得。
朱老板的傾向性不言而喻,因此雙方斗法的結果是劉伯溫黯然出局。但劉伯溫仍不死心,臨走還力諫朱元璋‘鳳陽雖帝鄉,然其地曼衍,非天子居’。
跟劉伯溫斗了半輩子,李善長最清楚他對朱元璋的影響力。
哪怕朱老板最后沒聽劉伯溫的,但他說過的話,會像根刺一樣扎進皇帝心里,讓朱元璋想起來就不舒服。
為了盡快拔掉皇帝心頭這根刺,李善長才主動請纓,擔綱起了中都城的建設任務。
為了早日完工,韓國公拿出建國前的干勁兒,已經一頭扎進這大工地好幾年了。
他正站在巨大的中都城沙盤前,跟負責具體施工的薛祥,商量著是否要將中都城墻西南角外擴一段,把整個鳳咀山包進來。
“當初設計時,鳳咀山是在城外的。”薛祥皺眉道:“包進來的話,整個中都城就不是四方的了。西南角多出一塊,既不好看,又增加了工期。”
“不對不對,上位將中立府改為鳳陽,皆因皇城建在鳳凰山南。”李善長搖搖頭道:“把鳳咀山隔在城墻外,不就把鳳凰砍了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