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六章 朱老板回鄉
洪武八年七月廿三,是洪武皇帝回鄉的日子。
這一天,中都城萬人空巷,鳳陽臨淮兩縣的百姓傾巢出動。那些瘋狂崇拜朱元璋的老鄉親就不說了,就是那些山西、江南來的移民,誰又不巴望著一睹這位土生土長的傳奇皇帝,那模樣到底是圓是扁的呢?
毫不夸張,這天起碼幾十萬百姓出來迎接洪武皇帝的圣駕,從中都城門一直到幾十里外,官道兩邊都是烏泱泱,扶老攜幼的人群。
鳳陽四衛的兩萬官兵,全都穿上了簇新的軍裝,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甲胄鮮明、軍容整齊的立在官道兩旁。
軍官們頭戴頂攢紅纓的鳳翅盔,按品級高低身穿金色或銀色的山文甲,腳踏著锃亮的牛皮戰靴,手搭在腰間鯊皮刀鞘、金箍刀柄的佩刀上,更顯威風凜凜,令百姓不敢逼視。
卯時三刻,為圣駕作前導的虎賁衛騎兵到了,全身甲胄的騎兵,操著高頭大馬,排著整齊的隊形,一列列從百姓眼前開過。
人們目瞪口呆的發現,連馬蹄的步點都整齊劃一,把新墊了黃土灑了水的官道,震得一顫一顫,也讓人們的心,不由自主跟著一震一顫。
虎賁騎兵過后,便是穿著同樣精美甲胄的金吾四衛官兵,他們沒有徑直開過,而是在鳳陽衛的警戒線內側列隊,設置第二條警戒線。
然后才是威風凜凜、華麗無比的皇帝鹵簿儀仗。什么龍旗十二面,分列左右;北斗旗一、纛一居前,豹尾一居后。
什么虎豹各二,馴象六,分列左右。
什么門旗、日旗、月旗等布旗六十四面;木、火、土、金、水五星旗,五岳旗,熊旗,鸞旗及二十八宿旗,各六行,林林總總幾百面……
而且每旗用甲士五人,一人執旗,四人執弓弩護衛。
隨后便是皇帝的五種車駕,也就是所謂的五輅,即玉輅、金輅、象輅、革輅、木輅。
五輅并行,朱元璋就在中間那輛玉輅上,即所謂的‘玉輦’。再配上車頂的黃傘蓋,即所謂的‘天子御玉輦,蔭華蓋’了。
至于后頭那些數不清的團扇、金瓜、金節、燭籠、青龍白虎幢、班劍、鐙杖等物皆校尉擎執,不必一一贅述。
老百姓哪能看懂這些五花八門、千種多樣的儀仗?一個個眼都看花了,卻都不舍得眨眼。這很可能是他們這輩子,唯一一次目睹皇帝儀仗的機會了。
~~
沈六娘也在人群中,她卻不是來看熱鬧的。她是來告御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