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五章 一個艱難的決定
割稻子其實不是最累的一步,打谷才是。
割下來稻桿子,要在地頭上就脫粒。這就要用到打谷桶了。
朱樉將偌大的打谷桶從牛車上卸下,支起架子,穩穩安在水田中。
朱元璋便抱著一把沉甸甸的稻桿子,神情虔誠的立在打谷桶前。
他先把稻桿子輕輕擱在架子的橫擔桿上,默默向谷神禱告一番。
然后他舉起稻桿子,在架子上用力一磕,便聽一聲清脆的嘭響中,稻粒便如珍珠、似雨點般灑落在桶里。
接著,朱元璋舉起稻桿子,順勢抖兩抖,將已經脫落的稻粒悉數抖落入桶。再換一面繼續摔打,抖落……
別看說起來簡單,但老一輩都說,這打谷子是武把式活計,非但每一下都要腰馬合一,均勻發力,還得講究技巧,不能用蠻力,勞動強度非常大。一個秋收下來,整個人‘肚板油都敲脫了’。
按說這么減肥的活,應該給老六干,可惜他還沒打谷桶高……
熟練后,爺兒幾個便開始流水作業。朱元璋和朱棣立在打谷桶旁,一左一右打谷子。朱標和朱樉給兩人運送一捆捆稻桿兒。
待到朱元璋說‘夠一挑了’,朱樉便抱起打谷桶,將稻粒裝進籮筐里,挑去曬谷場。
負責曬谷子的朱楨也很辛苦的。他得頂著烈日,先用四哥做的耥板,將倒在場上的稻谷蕩開,再攤成厚薄均勻的一層。
待到露水被照干了,他還得用九齒釘耙把混在稻谷里的雜草、稻秸耙出來。過不到半個時辰,朱楨就得給稻谷翻一次面繼續曬,好讓其均勻暴曬。
如是循環反復,得好幾天才能徹底曬干稻谷的水分,變成糧食歸倉。
二哥總會挑著擔子多走幾圈,控制著籮筐傾倒的速度,把谷子盡量在地上倒勻撒開,好給朱楨減輕負擔。
饒是如此,朱楨兩只胳膊依然酸得不行。更難受的是,他還被毒辣的太陽曬得爆了皮。臉上背上忽丟忽丟,火辣辣的疼。
別看深受烈日荼毒,但一陰天他就害怕。因為一場雨下來,曬得稻谷非但會被沖走不少,沒被沖走的也很可能會霉變……
所以他得時刻保持警惕,每當風向有變,或者天上起了云彩,就得趕緊用耥板把曬的稻谷堆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