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零章 靖海三策
“正是如此……”汪大淵震驚的看著這位少年殿下,不禁贊嘆道:“真是名師出高徒啊,殿下一語就道破天機。”
“呵呵,那是。”朱楨矜持一笑,心說這些事兒上,我才是我老師的老師好么。
“不過呢,現在朝中也是有些保守的聲音,在不停鼓吹全面海禁。”朱楨又嘆口氣,半真半假道:“我父皇也是搖擺不定,所以派本王來海上瞧瞧……”
“這樣啊。”汪大淵自以為明白,堂堂親王為何在海上出現了。
“本王希望回去后,能拿出個方略來,說服父皇不要海禁,不知汪先生可有良策教我?”朱楨虛心求教道。
“容老朽想想。”汪大淵早胸有成竹,略一思索便道:“以老朽愚見,可有三策。”
“哦?”朱楨大喜道:“先生請講。”
“一是,主動出擊,倭寇來自海上。如若只在陸上防守,就太被動了。所以應該組建強大的水師出洋、剿滅賊船、搗毀賊巢,御敵于國門之外,方可保國境平安。”
“說得好!”朱楨拊掌大贊道:“海防海防,必防之于海,先生見識高明!”
“二是,斷其根源。其實倭寇一直都有,但在之前并沒有那么強的破壞力。是自從張士誠、方國珍的舊部,還有江浙土豪逃亡出海后與倭寇聯手,倭患的危害才一下子嚴重起來。”
“嗯。”朱楨點點頭。
“對此,可以剿撫結合、雙管齊下。在堅決剿滅罪大惡極的倭寇團伙的同時,派出使者招安愿意歸順者,還可將其編為水師,攻打其余倭寇。”
“此外,倭寇來自日本,如果我們能讓日本的朝廷禁止他們的人出海為寇,嚴厲打擊倭寇,倭患自然就會如釜底抽薪,日漸消弭。”汪大淵接著道。
“但是聽說,那日本國對我們很不友好啊。”朱楨搖頭道:“國初時,他們還殺了我們的使者。”
老六說的是朱老板剛登基時,下詔書命周邊的藩屬國向大明稱臣。什么高麗、安南、占城之類都很快遣使前來稱臣納貢。唯獨日本曾僥幸擊退蒙元兩次入侵,所以自認為可以與天朝平起平坐,于是理都不理。
這讓朱老板很生氣。加之沿海鬧起了嚴重的倭患,讓朱老板認為這都是日本造成的。便又寫了一封措辭嚴厲的詔書,像老子訓兒子一樣,把日本天皇訓斥了一番,說什么:
‘如臣則奉表來庭,不臣則修兵自固,朕當命舟師,假報帆諸島,縛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