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二章 行路難
一個月后,兩萬西征大軍已經深入莽莽昆侖超過一千里。
他們進入了真正的荒野,之前還能看到的森林、草地,已經消失不見,甚至連飛鳥都很罕見。
放眼四望,周遭盡是草木不生、山石嶙峋的高峰,峰頂有終年不化的雪蓋,山下是經年落石堆成的荒灘。人馬走在上頭,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弄不好就會崴到腳,甚至被尖銳的石塊刺穿腳面……
更要命的是空氣也變得十分稀薄,平常毫無感覺的呼吸,都變得異常費力?;顒由源?,雙肺就火燒火燎,拉風箱似的喘不過氣。
而且陽光明明不太毒辣,卻直曬片刻就會曬傷皮膚,然后好幾天全身火辣辣的,動一下都疼,直到曬傷的皮膚脫落,然后周而復始。所有人的皮膚都變成了醬紫色的柳樹皮,粗糲的堪比砂紙。
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時間一長,出發時還精神飽滿,談笑無忌的將士們,全都變得沉默無言,只剩粗重的呼吸聲此起彼伏。
為了防止日曬,他們用袍子裹住腦袋,只露兩只眼睛看著腳下的路。往前看也沒有用,因為前方也全是一樣的景象,除了山石就是碎石。
若非一旁奔騰不息的沙柳河,為他們指明了方向,將士們真不知要迷路多少回了。
但他們還是時不時會想,會不會是走錯了路?好幾萬人和牲口,怎么可能躲在這種地方呢。
鄧愈也沒有騎馬,跟普通士卒一樣,沉默的走在砂礫路上。倒不是他有心與將士們同甘共苦,而是這種路面根本沒法騎馬,不然戰馬一個失足,人從馬上摔下來,筋折骨斷都是輕的。
沉默的行進了半晌,太陽落山前,探路的斥候回來了。
親兵把他帶到鄧愈面前,鄧愈投去詢問的目光。
斥候搖搖頭,鄧愈失望的輕嘆,擺擺手示意他去休息。
然后他嘶聲對一旁的沐英道:“下營吧。”
沐英點點頭,強打精神指揮部下安排警戒、設置鹿寨、埋鍋做飯。
尤其是做飯必須抓緊,因為要在天黑前熄火。否則天黑以后,火光就是偷襲者的燈塔。
而群山之中,太陽總是迫不及待的落山,將士們還沒燒開水,天就黑透了。他們只能無奈的踩滅了火堆,用沒開的水泡飯吃。
水泡飯是明軍發明的野戰軍糧。就是把大米蒸熟之后除濕烘干,這樣可以長期保存。在昆侖山這種環境中,幾個月都不會壞。吃的時候用熱水一泡,就可以直接食用了,十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