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二章 談妥
他們和大儒的立場不太一樣,大儒們更想正名分,文官們卻更想借著正名分來廢掉三項改革。
雖然都是孔孟門徒,但身份不同,訴求自然也不同。這也是太子為何要等著宋濂進京再談,而不跟鄭九成、薛祥這幫人談的原因。
“你們怎么說話呢?”大儒們一聽也不樂意了,我們費心護教、勞神營救你們,怎么非但不領情,反而還罵上了?
“皇上何等獨斷專行,五件事能扳回來兩件,還有什么不知足的?”
“就是!難道放著孔孟二圣的位份不管,先解決你們自己的問題?那樣還配叫什么孔孟門徒?!”
“不要口口聲聲為了二圣成仁取義,事到臨頭卻光打自己的小算盤。這種話我們說不出來,你們不要臉,我們還要!”
“……”面對大儒們劈頭蓋臉的訓斥,文官們憋的說不出話來。
因為恢復孔孟二圣的位份,是大道理。而三項改革,是動了文官們的利益。所以反對三項改革,相對的是小心思。
孔夫子教導他們,‘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所以在儒家的語境里,文官們的小心思根本說不出口,只能被大儒們的大道理壓的死死的。
當然不忿是一定的……
~~
奉天門廣場上歡慶的氣氛蕩然無存,只剩一片唉聲嘆氣。
這時,胡惟庸和曹國公帶領其余朝官進了午門,來到奉天門前站班。
見大儒們和文官們居然鬧起了別扭,就像氣憤的父親和倔強的兒子。胡惟庸趕忙問宋濂:“這是怎么了?”
宋濂便嘆口氣,將事情經過告訴胡相,胡惟庸便正色對百官道:“這本相就得說伱們兩句了——飯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沒有什么大事是可以一蹴而就的,總想急于求成,怎么能成大事?”
“……”沉默片刻,薛祥悶聲道:“胡相教訓的是,但我們此番跪門,是抱著必死的決心,也要將所有的事情翻過來。皇上沒全部同意之前,我們是不會起來的……”
薛部堂話沒說完,便聽‘啪’的一聲,他就吃了胡惟庸重重一記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