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六章 上下齊心
南京城雖然遠離北疆數千里,但這一年來,朝廷上下的神經,全都被北伐戰事所牽動。
為了能確保上下一心,打好這場關鍵的終局之戰,朱老板甚至都暫停追究郭桓案,給所有官員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
前面就說過,郭桓案最大的問題,就是將官場的陋規積習全都擺在了明面上,要是查的話,從上到下幾乎無人能幸免。
所以全國上下的大官小吏,無一例外,都盼著這一仗能打贏。
而且不光要打贏,還得是大獲全勝那種。
為此,能出力的全都全力以赴,不能出力的也都十分自覺,所有不利于前線戰事的話不說,所有不利于前線戰事的事不做。
可以說,開國以來,大明朝從來就沒有像現在這樣,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過。
那種團結和諧,生機勃勃的景象,著實讓朱老板消氣不少。
~~
至于朱老板,當然也無比看重這場舉國之戰了。但說實在的,他一開始并不像征云南那次那么緊張。
那次畢竟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對云南的情況實在不了解,他自然十分擔心大軍會不會步前人的后塵,被炎熱的天氣、肆虐的瘴氣、恐怖的叢林、連綿的群山吞噬掉。
這回北伐就屬于‘寡婦再嫁——輕車熟路’了。從大明立國開始,朱元璋就始終將蒙古人當成頭等大敵,一直沒有停止北伐。全軍上下對草原的情況了若指掌,把北元都打成了驚弓之鳥。
何況這回他還派出了朱楨、傅友德和藍玉的王炸組合,又有徐達替他們坐鎮后方,朱元璋再料敵從寬,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該緊張什么。
戰事的發展起先也如他所料,明軍出塞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占了慶州,又在通遼取得大捷,成功將納哈出堵在了慶云山麓中。
而后明軍遵照他的指示,對納哈出圍而不攻,積極展開勸降,成功將納哈出勸得軍心動搖,眾叛親離,最后不得不率眾出降,并供出了北元朝廷所在!
然后就是藍玉率軍遠征捕魚兒海,在海剌爾大破北元朝廷了。此戰過程雖然險象環生,但朱老板在京城接到奏報時,藍玉就已經大獲全勝了,所以也沒什么好擔心的。
朱老板那天還裝伯夷來著……
那日捕魚兒海的捷報傳來,群臣沸騰,文武百官激動的抱在一起,熱淚盈眶,謝天謝地謝祖宗,慶幸自己小命終于保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