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則他們帶走那么多青壯年,種地人手不足,朝廷豈能任由大明發(fā)生饑荒。” “如果朝廷收回海上巡邏海軍,他們就是海盜和海外蠻夷的獵物。” “讓他們仔細掂量,是讓朝廷覺得他們對朝廷有用,可以在朝廷有難后,跟朝廷共渡難關(guān),博得皇上好感,日后獲得更多賺錢便利。” “還是為了一己私利,讓皇上百姓厭惡他們,自斷財路?” “是,老爺!” 孫怡鄭重點頭,出去傳話。 海商會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大明海上貿(mào)易巨頭,許多商賈都跟海商會有業(yè)務往來。 所以知會他們幾句話,相當便利。 不出幾日,沒出海的海商都聽到這些話,那些正在做出海準備的士紳,也得知這些話。 “宋大人這話是什么意思?” “宋大人此話何意?” “難不成是皇上的意思?” 苦思冥想幾日,甚至許多人去向賀曉咨詢,都是肯定答復。 有些商賈率先響應。 “身為大明子民,大明有難,不能不救。” “可如果多運了糧食,一趟下來就少賺了數(shù)萬,甚至數(shù)十萬兩銀子。” “如果如此,可以入得了宋大人甚至皇上的眼,即便少賺上百萬都穩(wěn)賺不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