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朔望開山門
五月初一。
按照從古至今延續(xù)千年的傳統(tǒng),這一天吃朔望齋,也是百姓們進廟燒香的日子。
北國的春天,總是來得比江南稍晚一些。
及到四月,冰雪才算徹底消融。
而山里的氣溫,因海拔更高的緣故,春天還要更晚,自然冰雪也多融了一段時間。
如此到了五月,山頂?shù)陌装}總算沒了蹤影,泉鳴溪澗,鳥悅松林,山中春光一片大好。
眼看通往山上的主路終于順暢,因冰雪封閉了好幾個月的法隆寺,立刻闔寺上下一起出動,轟轟烈烈大開山門。
北疆的日子不好過,在北疆當(dāng)和尚的日子,更不好過。
除卻大雪封寺的時間,一年能賺香火錢的日子,總共也就半年多一點。
時間緊,任務(wù)重,全寺上下兩百余人嗷嗷待哺,不抓緊時間沖業(yè)績怎么能行?
主持不思禪師一早就在大雄寶殿召開會議,傳達(dá)了達(dá)摩院的會議精神。
不惜一切代價,收割……呸呸,服務(wù)好進山燒香的一眾善信。
發(fā)揚普度眾生的慈悲情懷,將每一名香客都當(dāng)作佛陀,潛心侍奉,恭敬謙卑。
尤其在推銷佛經(jīng)、佛牌、檀珠、佛像等物方面,更要悉心總結(jié)往年失敗的經(jīng)驗和教訓(xùn)。
要放下面子,舍去色相,破除嗔念,拿出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大無畏氣概。
只要有氣概,香客成乞丐。
絕不允許有人隨意造次,影響了法隆寺的財……不,是立寺一百多年的聲譽。
一句話。
今年法隆寺上下,是連續(xù)喝粥,還是每人每日三個齋菜,就全看這一鋪了。
至于會不會有香客上山,這個寺里倒是沒人擔(dān)心。
這里有一個問題,為何古代每到王朝更迭的亂世,總會莫名其妙冒出一堆宗教?
譬如,太平教,明教,白蓮教,天理教等等。
這就說明,越是混亂地方的百姓,越是渴望信仰和精神寄托,也越是對宗教趨之若鶩。
剛好,順城所處的位置就毗鄰常年戰(zhàn)亂之地。
一年到頭,時不時就會竄進來一群來自北方的郎,將這里攪得雞飛狗跳不得安生。
擁有這樣得天獨厚的‘優(yōu)越條件’,法隆寺中的香火想不旺盛都難。
要不然,就這鳥不拉屎的苦寒之地,再加上一群不正經(jīng)的和尚,這座寺廟憑什么能屹立一百多年?
正所謂最危險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
可見法隆寺建寺的初代方丈,是一個擁有大智慧的人。
當(dāng)然,坊間也有零星傳聞,據(jù)說這位方丈是半路出家,念不好經(jīng),和同行搶不過飯碗。
最后走投無路,被迫跑到鳴泉山上結(jié)廬為舍,忽悠一群不懂佛的邊民,才有了如今名聲遠(yuǎn)揚的法隆寺。
不過,傳說太半都是穿鑿附會,和法隆寺的建寺碑文也不相符,能不能作為證據(jù),那就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反正幾十年前,有段時間,這種說法在順城甚喧塵上。
不過,自從法隆寺一群和尚下山,跑到始作俑者家中進行了一番‘親切友好的交流’,這個傳言就此戛然而止。
也是無心插柳,因為這件事,本地官府看到了該寺武力的強大,想引為助力,于是生起了結(jié)交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