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中秋夜,吳國的學子們注定不成眠。吳國的那些參加了這場中秋文會的文武官員們,也注定不能眠。不是因為太過歡喜,而是因為備受打擊。既然睡不著那怎么辦?喝酒!勾欄聽曲!于是,這個夜里東旭城的各處青樓皆人滿為患。據說那些青樓那個晚上賣出了許多的酒,可偏偏那些文人們叫了許多的小姐兒,卻并沒有讓她們吹拉彈唱。他們在喝酒嘆息,在和那些小姐兒們述說著人生的無趣。于是,文匯樓的故事便落在了那些青樓女子的耳朵里。她們也知道了寧國的那位詩仙李辰安有個先生叫李小鳳,知道了這些少年們的悲傷失意來自于一個叫李小鳳的人。更知道了那李小鳳的詩詞也是天下一絕!那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這樣落在了那些小姐兒們的耳朵里,當她們在聽到這首詞之后,她們也睡意全無!卻是因為激動!這首詞好到了她們無法言喻,也好到了沒有任何一人敢為這首詞去譜上一曲。她們在同情那些學子的同時,據說一個個也在腦子里勾畫著李小鳳的模樣——既然是李辰安的先生,那年歲肯定是比李辰安大的。恐怕在四十來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