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七章 歸途 三
“非他們不愿,而是……他們亦無能無力!”
“燕云十六州一直很窮!”
“要說貪官……燕云十六州的貪官,恐怕是整個寧國最少的!”
“因為這些年姬泰掌權,派到燕云十六州來的官員們……說句實話,這些官員其實都有真才實學。”
“他們都是受姬泰一系排擠之人,但他們在這里卻難以施展他們的抱負,因為整個燕云十六州的人口太少。”
“人少,田地拋荒的就多,但朝廷要求上繳的稅賦……就算是按照新法,取一成的稅,這是按照田地在冊數量來取的,整個十六州田地卻拋荒了至少半數!”
“地方的官員根本就無法繳齊上面規定的稅,所以北漠道這個寧國最窮的道,依舊沒有推行新的稅法。”
“推行不下去,因為若只收一成,上繳朝廷的便會差了一大截,他們輕則丟官,重則坐牢,也是沒有辦法的了。”
李辰安明白了。
中央朝廷對于地方官員的考核,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便是治下的納稅情況。
姬泰執掌寧國權柄的時候,對地方納稅采用了兩種方法。
在地少人多的江南道、安南道這兩個道,是按照人頭納稅。
而在地廣人稀的北漠道、蜀州道以及嶺東道,采用的則是按土地納稅。
朝廷最大化的收取了稅賦,但偏偏戶部的國庫里卻是空的。
富裕了一大批的貪官污吏,也苦了寧國的三千多萬百姓!
諸葛不亮這時候似乎忘記了坐在他面前的是寧國的攝政王,他覺得那些壓抑在心中的話此時不吐不快。
于是,他又徐徐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