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老唐真的止于副處?
陸皓明一聽,大吃一驚,半天都說不出話來,按這個政策,老唐確實就是止于副處。
他端起杯子,放在嘴邊,半天都沒喝。
李支書注意到了這個細節,笑道:“陸主任怎么啦,茶水不燙啊,放心喝。”
陸皓明才借著喝茶,掩飾窘態。
至于上午這個會,肖書記傳達了些什么精神,陸皓明全沒聽進去,他反復地翻閱手中的那份文件,白紙黑字,寫著兩條硬性規定。
他為老唐鳴不平。老唐原來只是一個鄉下教師,喜歡寫新聞稿,經常在《無何日報》發些新聞,通訊稿。
后來,被市教育局的一位領導發現了,把他直接從鄉里中學調到市教育局,成為當年的一大新聞,于是,老唐就成了市局辦公室的辦事員,主要是向省報和市報供稿。
當年,他的調動激勵過全市教育系統的通訊員,大家紛紛學著寫新聞稿,以期做一只山鄉里飛出的金鳳凰。
但過了五六年,老唐還是辦事員,他就玩笑道,千萬別學我,一輩子都是寫寫寫,坐著什么也不干的人都升了官。
他在教育局差不多有三十年,先寫新聞,后寫材料,才慢慢地升為辦公室副主任,主任,到了五十歲才升為工會主席、副局長。
拉了一輩子犁,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提個正處退休,才對得起他一生的付出。
再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股東風也來了,汪書記分管組織人事。可謂天時地利人和。
但是,人真的有命運管著似的,偏偏在這時,出臺了這個一刀切的規定。
除了為老唐憤憤不平之外,他突然對那個魏大師感興趣了。他又不是制訂文件的,看筆跡又不要報年齡,他又怎么一口斷定老唐止于副處呢?
會議不長,肖書記除了傳達這個人事工作的精神外,扶貧談了三點,一是扶貧是項長期工作,換人不換單位,原來是哪個單位負責,兩年之后,還是哪個單位繼續幫扶。
二是全鄉的扶貧工作不平衡。有些單位成績巨大,有些單位是應付式。希望應付式的駐村干部后來趕上,不然別怪市里來檢查,鄉里如實匯報。
三是駐村干部要向市教育局學習,向小滸村學習。陸皓明同志有思路,有辦法,有成績。小滸村村支兩委有干勁,真正帶領群眾在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