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陸皓明聽了何勤奮匯報,說了四個字:把餅做大
“何部長,這是最好的主意。我們征個名,目的是擴大影響。你應該也知道我的意思,征名就是讓上州老百姓都知道在造一座新城。
消息傳得越廣,知道這事的人越多,來征問這件事怎么具體辦的人也越多。我正要龍在田作規劃。
你好好造一個月的勢,造得盡人皆知。
這樣吧,要報社每周星期三派一名記者到現場來報道。你一個人接待不了,設兩三個臺子,帶副部長上啊。
我呢,星期三盡量不安排要你參加的會議。要上州晚報明天發出文章——改變工作作風,部長擺攤征名。”
“擺攤?”
“對啊。你還坐到辦公室等人家上門?在報紙上提前打出廣告,哪一天在上甸區現場辦公,哪一天在中甸區,哪一天在下甸區。
我們辦事要因勢變化,既然有這么多老領導,老干部要上提建議,我們的計劃就要根據時勢變化。把餅做大。
你堂堂宣傳部長把辦公桌擺在區委大院的大廳,你一坐,大家才知道我們是些辦事之人。你何部長的名氣,也隨著形勢變化會越來越旺啊。”
何勤奮回去一想,陸書記真是個人物。他做事好像沒有一定之規,總是根據情況變化,不斷調整思路。
我一個常委,宣傳部長擺攤征名,這本身就是一條好新聞。
于是,他一個電話打給報社凌社長,說了自己的意思。凌社長說:“好的,我星期三就派一名記者到下甸區來。”
星期四,《上州晚報》頭版頭條:《宣傳部長“擺攤”,征求新城名字》。
結果當天,《上州晚報》的銷路最好,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二天的晚報上發的一組新聞圖片——學校前門,公交車上,辦公室里,幾乎人人都在讀《上州晚報》。
第二個星期三,何勤奮就干脆不到區政府征求意見了,改到中甸區的“利金商場”大門口,他帶三名干部接待群眾,這一次也不只接待老干部了。
什么人都接待,沒時間坐下來談的人,有紙有筆,你寫完投入“意見廂”就行。那場面十分壯觀,人山人海。
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當街征求老百姓意見。這件事被有心人打到了央視去了。央視來電,要求加擺一天,他們立即動身,要前來采訪。
何勤奮打電話給陸皓明匯報。陸皓明說:“何部長,你做得好啊。你求他,他都不得來。既然主動來了,你好好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