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一聲嬌滴滴的聲音傳來,陸皓明決定晚上赴約
等來人走后,他仔細看起原始記錄來,不看則已,一看,發現有一個人的發言根本沒歸納到材料中去。
這個人的原話是:“發展旅游不能圍繞著水做文章,而要圍繞著山做文章,午水河做不起大旅游的。我老家的高嶺山可以開發。”
陸皓明一下就明白了,寫材料的人為什么沒把這條歸納進去——因為午水河上的小滸村旅游是他陸皓明提倡發展起來的。
這個叫“魏秀峰”的發言,被工作人員過濾了。
“小何,進來。”
何明歌坐到了陸皓明的對面。
“高嶺山是個什么地方?”
“午水之南,屬于銀溝鎮境內,山特別高,它與漢縣相鄰,站在峰頂,可以看到漢縣縣城。清朝時,山頂有一個廟,叫觀音廟,香火很旺。我也沒有去過。”
“聯系一下宣傳部,查一下這個叫“魏秀峰”的人到底是個什么人。”
“好。”
一會兒,還是那個戴眼鏡的干部走了進來,匯報道:“書記,這個人是一個民間寫寫畫畫的,是銀溝鎮推薦來參加座談會的。”
“哦。”陸皓明揮揮手,對于隔得幾級的一般干部,他不會批評。
一個電話打給肖秋良,叫他馬上趕過來。
十分鐘后,肖秋良進來了,笑道:“書記好。”
小何進來泡茶,退去。陸皓明手往下按了按,說:“坐嘛,你在銀溝鎮當過書記,高嶺山是個什么情況?”
肖秋良笑笑:“一座很高的山,過去是之縣到漢縣的的必經之道,有一條石板路,人們先從山腳步行到山頂,山頂上建有客棧,還有一座觀音廟。老百姓俗稱送子娘娘廟,然后從山頂再步行到山腳,就到了漢縣。
解放后,兩縣之間通了公路,那條古驛道就完全荒廢了,原來在山腰還有幾個村民小組,也紛紛遷到山腳,那條道路,現在還可以走到山腰。山腰以上荊棘遍布,走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