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欲為王乎?
而原本僅是路過流民營前往徐州借糧的劉備,也并非是被簡雍請到流民營,恐怕是劉備在收到錦衣司對于流民營的匯報后自行做出的決策。
李基不得不承認賈詡之計深諳人性,自始至終都將流民營內的局勢牢牢把控,但同樣也通過錦衣司大體猜出的賈詡打算的劉備,在收攏民心上的能力無疑更為高明。
無須遮掩,只需共患難便可使流民怨氣盡消,且恐怕自此一事過后,愿為劉備赴死的流民不在少數。
這一粥一飯之恩,在這個極重恩義的時代,已經足以讓無數人愿意以命相報了。
‘如此一來,可就省事不少了。’
李基暗暗地想著。
起碼經此一事,流民作亂的可能性已然降到最低,一個大大的隱患就此消弭無蹤。
剩下的,能否將流民安置妥善,乃至于轉化為吳郡乃至于整個揚州的人口潛力,那便要看李基的手段與能力了。
如今,李基已經派人前往洛陽聯絡盧植以及何進派系的一干重臣。
以著盧植之能,只要愿意表態出力,再加上何進派系的一干重臣支持,縱使十常侍有意搗亂,也決計不會造成什么阻礙。
李基想要的“大義”,必然是能夠到手的。
除此之外,另一方面最為要緊的糧食問題,李基這段時間幾乎是一邊不斷地處理關于流民的各種公務之余,一邊則是大量收集關于徐州、荊州以及益州的情報,再以“計謀模擬器”進行推演尋求可行的借糧方法。
其中徐州的情報在糜家的幫助下,所能收集到的情報無疑是最多的。
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從徐州借來糧食,最優解在乎劉備。
唯有劉備親身前往徐州各郡拜訪郡守以及世家,以自身的仁德魅力折服取信于人,方能借出大量糧食以解燃眉之急。
至于荊州的情報不多,李基只能判斷派出作為大儒弟子的孫乾前往荊州游說,必然能夠有所斬獲。
荊州的大權與其說是落于各個郡守之手,不如說是被諸多荊州世家聯合把持。
且荊州世家為了與潁川世家相互爭搶聲望,近年越發凸顯尊崇名士風氣,若是身為大儒弟子的孫乾前往荊州,必能為一座上賓,繼而有機會游說得到荊州世家的支持。
而孫乾前往荊州的任務除了借糧之外,更重要的是打開益州通往吳郡的長江通道,避免李基向益州借糧之后,反倒是在長江上被荊州水軍給黑了。
因此,孫乾前往荊州借糧多少反倒是其次,主要是游說荊州世家打開長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