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一個人讓軍團恐慌
眾所周知,在數十年前的國際支援階段,龍國曾在東南亞地域培育了兩個頗具影響力的實體力量。
其中之一為緬聯武裝,另一則是南越聯盟軍。在這兩股勢力中,不少核心成員深受龍國漢文化的熏陶以及思想指導,并在龍國內地接受了軍事研習,得到了龍國大量的物資支援,甚至部分關鍵人物本身就源自龍國。
然而,緬聯武裝不幸陷入內部分裂,在對抗本國獨立軍的沖突中連連敗退,終致崩潰瓦解。而南越聯盟軍則如同忘恩負義之徒,在借助龍國的援助趕走殖民者后,轉而覬覦霸權地位,一度將矛頭指向曾援手的龍國,直至遭到龍國的一番教訓,才變得恭順,持續了幾十年的安穩。
東南亞地區的形勢亦頗為奇特。西部的緬國長期陷于內戰,軍閥割據,軍隊時而發動政變;東部的南越雖在與龍國的沖突失利后有所收斂,
在蘇聯解體失去外部援助后,更是收縮了其影響力范圍,但南越仍與撾國及高棉王國保持著緊密的合作,
如今撾國和高棉王國政府中的許多官員都有南越背景,兩國政府對南越親近,同時,撾國和高棉王國的軍隊也與南越軍隊簽訂有聯合防御協議。
相較于南方相對獨立且穩定的暹羅王國,撾國對于新興軍團的關注源于其對金三角地區控制力的不足,該地區毒品交易猖獗。盡管未至緬國那種軍閥割據、毒梟橫行的地步,但也并未達到暹羅那種有效管理的程度。
地圖所示,金三角區域中,暹羅王國擁有大片便于管控的平原地帶,因此毒販較少;而緬國和撾國的疆域,則是連綿無垠的原始叢林,為毒販提供了絕佳的藏匿之處。罌粟和鴉片所帶來的利潤遠超傳統糧食作物,
眾多毒販選擇隱匿在遠離城鎮和公路的深山密林中,誘導山民種植罌粟,進而提煉毒品并銷往世界各地。
相較之下,撾國軍隊對其境內金三角地區的控制力度較緬國略勝一籌,雖無上萬人的大型軍閥或毒梟,但仍有規模較小的毒梟團伙,
數百乃至上千人便可稱得上是大毒梟。由于金三角地區地理相連,許多毒梟的活動范圍常常跨越國界,甚至在面臨某國政府軍打擊時逃竄至鄰國避難,
待政府軍因山林堅守成本過高、被迫撤回城市后,他們又會卷土重來,繼續迫使山民種植罌粟。
諸如坤沙、魏天擇兄弟,以及曾遭四國聯手追捕的糯康等人,皆是在邊境線上反復流竄的典型毒梟代表。蘇秦端起黃秋然倒好的茶,
淺嘗一口,嘆道:“軍團采用漢語漢字公開聲明,且已占據東撣邦包括景東在內的大片區域,其實力遠超昔日坤沙,不僅令撾國憂慮,也讓玉國和霜郎倍感壓力。”
“眼下緬國正忙于內戰,無暇顧及金三角,暹羅王國則熱衷于籌備拉瑪十世的七十壽宴,軍方和民進黨又在爭斗大選事務。”
蘇秦接著分析,“而東盟亦非昔比,各國各有盤算,否則恐怕早就針對金三角發動聯合軍事行動了。”
初來乍到、對東南亞各國情況不太熟悉的黃秋然疑惑不解地問:“只是一個金三角地區新出現的軍閥勢力,為何會讓這三個國家如此重視?”
蘇秦苦笑著搖頭回應:“若這只是其他民族的軍閥,或許他們并不會如此警惕,但軍團卻是以華人為主體的軍事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