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食物殘渣
當榮天賜提起這個話題時,楊奇也是一愣。他回想了一下學習歷史的經歷,尤其是近現代史,然后對比了一下近代和現代海外華人的狀況。他猛然察覺到,不論是清朝還是民國時期,海外華人對中原政權的認可程度都非常高,甚至可以說是極高的忠誠度。
例如,在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這兩百年間,在東南亞,特別是南洋一帶,許多華人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比如蘭芳共和國、吳氏三國等等,他們都曾向當時的中原朝廷納貢,并請求冊封。這么做不只是為了獲取合法統治地位,同時也顯示出從底層華人到統治階層的華人,都對中原朝廷有著深深的認同,期待得到正式承認。
到了民國時期,更有大批海外華人返回中原,投資支持政府。據統計,在抗日戰爭期間,海外八百萬華人中有四百萬人留下了捐款記錄,總額達到十三億元,另外還有十五億元的各類匯款和抗戰國債認購。珍珠港事件爆發前,海外華人貢獻了當時民國抗日軍費的百分之四十三!
海外華人們除了捐錢、捐贈物資以及購買戰爭物資支持抗戰,還有許多人返回中原投身抗戰前線,與日寇浴血奮戰。當時民國空軍的飛行員,有四分之三是歸國的華人飛行員。在滇緬公路的物資運輸線上,南洋華人機工團的三千九百名卡車司機日夜不停,冒著日軍的空襲運送物資,數千名南洋華人因此永遠留在了反侵略抗戰的生命線上。
新中國成立后,終結了中原大地半殖民地的狀態,更是在高麗半島一舉摧毀了十七個堂口,震驚全球!海外華人們紛紛想辦法回到中原,參與新國家的建設。
然而,隨著時間推進到二十世紀下半葉及二十一世紀以后,似乎越來越少聽到類似的消息。看到楊奇沉思的表情,榮天賜解釋道:“那是因為過去,東南亞這里大都是殖民地,就算像是相對獨立的暹羅王國,其實也是多個國家的半殖民地。”
“直到二戰前,全球大部分地區都是西方國家的殖民地。所以對于那時候的海外華人們來說,他們只有一個祖國,那就是中原的國家。”
“那個時候,無論是東南海岸的華人,還是馬來島嶼上的華人,或是蘇門答臘群島、印尼群島的華人,乃至世界各地其他地區的華人,都是外來者。他們的祖國是中原,根在中原!”
“也因此,在西方國家及其殖民地里,華人社群無論如何都很難融入當地的上層社會。”
“這就使得他們的歸屬感仍以中原為主。”
“但現在不一樣了。”二戰結束后,全球范圍內興起了民族獨立浪潮,東南亞地區形成了十一個獨立國家。“海外華人群體被細化了,有這個國家的華人,也有那個國家的華人。細分之后,海外華人們不再團結一致,不像以前不管是在暹羅曼城還是呂宋,再到爪哇島,華人都能彼此認同。”
“加上各國對華人文化的壓制,比如馬來王國限制華人學校教育的政策,讓新一代華人對自己的歸屬感認知不再像前輩那樣明確。”
“如果想要融入當地國家的社會,甚至晉升至更高的階層,就必須舍棄很多東西。”
榮天賜感慨地嘆了口氣,總結道:“所以他們的祖國,也就不再是僅僅指龍國了。”
講完這番話,榮天賜把手中的煙抽完,掐滅后扔進了墻上的垃圾桶。對于海洋保護,各國都有著嚴格的法規。像蘋果核這樣的自然食物殘渣扔入海中并無大礙,可以被魚類分解。
但對于煙蒂這類人造垃圾,則需嚴格管理,每艘船只上都配備有垃圾壓縮機,用于處理此類人造垃圾,待船只停靠港口后,再申請當地港口管理部門接收并清理。當然,這一切都需要支付相應的垃圾處理費用。
假如違規向海洋傾倒垃圾被查處,將會面臨高額罰款,甚至有些國家會采取禁止通行的處罰措施。
聽完榮天賜的一席話,楊奇對東南亞地區的華人社群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時代變遷以及二戰后的特殊形勢,使海外華人群體經歷了重大的變化,因此才會有清末、民國時期大量海外華人援助中原、支援抗戰、支援新中國建設的情況。而到了現代社會,這類消息便鮮為人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