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徹底聯系不上了
這款武器重量輕得驚人,僅有大約十三公斤,一名士兵就能輕松背負并四處移動,便于攜帶且能在戰場上迅速投入戰斗。現在,它已被大秦帝國各個軍種大規模裝備,成為連排級輕型強力反器材武器的主要使用工具。
此刻,在與暹羅軍隊對峙的清萊市戰場上,秦軍士兵們運用各式輕重火力,包括迫擊炮乃至武裝直升機,對河對岸的暹羅軍隊防御工事展開猛烈攻擊,旨在保護友軍工兵部隊順利搭建浮橋。
當工兵舟橋部隊“九三三”嘗試在盧韋克索河上建立浮橋之際,其他工兵部隊也沒有閑著。他們對一號公路大橋被炸毀的橋梁部分進行了實地偵察,考慮嘗試使用特種鋼橋車進行修復。
特種鋼橋車,又被稱為坦克架橋車,專門針對坦克裝甲部隊在復雜戰場上的需求而研發,其實就是在坦克底盤上安裝特殊鋼材制成的橋梁,可以直接沖向需要架橋的地方,利用液壓機械將其架設到壕溝之上。然而,由于支撐點的限制,單個特種鋼架橋長度不能超過十米,但可以通過折疊對接的方式,使鋼架橋延伸至十來米左右。但這需要有可靠的支撐物。
當前,一號公路橋受損的部分約有八米寬的斷口,特種鋼架橋架設后,若靠斷口處的橋面缺乏足夠支撐力,則可能再度垮塌。工兵營將此情況報告給合成第七旅指揮部,經參謀們一番商議,決定冒險一試。
隨后,工兵營操作一輛單段鋼架橋的特種架橋車開上大橋,并慢慢接近斷裂處。用液壓機械緩緩將這段長約十來米的單段鋼架橋架設到對面去。
暹羅軍隊察覺秦軍的計劃后試圖組織反擊,但只要他們一開槍,北橋頭的秦軍士兵就會實施精確打擊,甚至用無人機對橋南的暹羅軍事掩體實施轟炸。
大約半小時內,工兵營的戰士們成功將特種鋼架橋鋪設到了斷橋上。遲羅軍投擲過來的炸彈撞擊在架橋車上,響起一陣陣金屬碰撞的聲音。但是,由于架橋車底盤采用坦克底盤,輕武器根本無法穿透。
鋼架橋鋪設完畢后,架橋車撤離現場,早已待命的泰**隊立即行動起來,輕重機槍和榴彈發射器持續對南方的暹羅軍隊進行火力壓制。
兩個約半人高的戰斗機器人率先走過鋼架橋,它們是恐怖機器人的縮小版,重量不足兩百斤,能通過鋼架橋即意味著步兵也能安全通過。
于是,兩只戰斗機器人過橋并在對岸設立火力點,對暹羅軍隊進行壓制。緊接著,秦軍派出一支戰斗部隊。戰士們手持突擊步槍,在隊友的火力掩護下,迅速穿越鋼架橋,找到掩體建立防御工事。隨后又有十幾名秦軍戰士渡過橋頭,組成新的戰斗部隊,以戰斗機器人作先鋒,在無人機空中支援和后方友軍遠程火力掩護下,對橋南的暹羅軍隊發起沖擊。
暹羅軍隊沒想到秦軍竟然如此快速地架設了鋼架橋,顯然他們的指揮官對于這種關鍵公路橋爭奪戰術并不熟悉,僅炸斷了中間部分,未完全切斷交通要道。這使得秦軍有了可乘之機。
在秦軍猛烈的進攻下,防守橋南的暹羅軍隊損失慘重,士氣崩潰,四散奔逃。過橋的秦軍戰斗部隊迅速占領了橋南的遲羅軍防御工事。
與此同時,在秦軍利用鋼架橋將輕步兵送往橋南進行占領的同時,河面上秦軍的工兵舟橋部隊正在緊張有序地鋪設鋼鐵浮橋。他們駕駛兩棲車輛下水,用車頭推動鋼鐵浮橋相互拼接。工兵們頂著密集的槍火,在友軍火力的掩護下,跳上鋼架橋,用手中的工具把鋼橋拼接在一起。
幸運的是,秦軍擁有強大的火力支援,并占據了公路橋南側橋頭,得以居高臨下對南橋頭一側的暹羅軍隊進行火力壓制。
忙碌了一個多小時后,這條長達三百多米的鋼鐵浮橋終于完工。早已等候在一旁的灰能輕型坦克率先駛上鋼鐵浮橋,伴隨著轟鳴聲和尾氣排出,以較低速度順利通過。一個由四十多名士兵組成的步兵班緊跟其后,迅速在河對岸建立起橋頭陣地。
確認二十多噸重的灰能輕型坦克能夠安全通行后,醫療部隊開始正向通過。士兵們行走在鋼鐵浮橋兩側,疾跑著快速通過,而灰能輕型坦克和各類履帶式裝甲車及步戰車則走中間車道,保持勻速通過浮橋。
不久之后,秦軍已有數十輛灰能輕型坦克和裝甲車,以及數百名士兵成功渡河,并開始對南岸清萊市城區發動進攻,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橋頭陣地。隨后,重達六十多噸的m1A2主戰坦克也緩緩駛上了鋼鐵浮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