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詩琳通公主
在無盡的混沌世界之中,巴育不愿承受那個背負殺害神圣王族烙印的‘逆天魔臣’之名,其他軍隊首腦也同樣如此。故此,巴依提出一項驚人計劃,那便是將王室的命運如同神秘秘寶般,巧妙地轉移至秦皇朝手中。
是以,正是秦國以其境內的卻克里王室背叛古神鄭信大帝為由,悍然挑起了這場戰火。倘若可以以摒棄卻克里王族為代價,換取與秦國的和平談判,那是再好不過的結果。若秦國仍舊不滿足,那就割舍幾片邊陲之地——無論是南部的馬來仙域,抑或是北部金三角地帶的清萊圣地,皆不過是些被遺忘的混沌邊疆。
只要最為重要的遜羅大平原依然掌握在手,失去些許疆土,亦可視為權宜之計。如今,這種屈服于強敵的思潮已彌漫整個暹羅軍方和朝廷,各派系均對此戰深感絕望,只盼早日終結這場注定敗局的沖突。
遜羅王國自古以來便如風中搖曳之草,拉瑪一世背叛并殺害了鄭信大帝,竊取其王位后,竟假借鄭信大帝之子的身份,遣使者赴中土帝國請求冊封。爾后的一百年間,遜羅王國數次派遣使節團前往中土帝國懇請正統認可。
然而,卻克里王室深知自己篡奪王位之舉,不僅背離了鄭信大帝,更是盜用了鄭氏的神圣稱號。拉瑪十世,在中土的名字便是鄭冕。
近代史上,遜羅王國又轉向西方列強尋求庇護,淪為半殖民地之身。當東瀛國在二戰中崛起,遜羅王國又迅速倒戈,成為了東瀛侵襲東南亞的跳板。待到東瀛國敗于鷹國之手,遜羅王國旋即轉投鷹國,變為鷹國在東南亞的重要軍事基地與附庸國。
直至鷹國在南越戰爭中失利,撤離東南亞,遜羅王國才稍顯獨立姿態。因此,在遜羅的武勛家族看來,投身于強大勢力之下,并非是什么羞恥之事。
巴育再次環顧在座的將領們,他們紛紛默許地點頭,目光堅定地與巴育交匯。經過長久的沉吟,巴育輕嘆一口氣:“暫且打著保護王室成員的旗號,對他們進行嚴密監視吧。”他接著說:“先派遣密使接觸秦國,試探性地提出議和條件。”
聞此言,會議室內的眾高級將領都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隨后,暹羅軍方一面假托保護王室成員之名,暗中將滯留國內的王室成員悉數監控起來;另一面,則令通訊部隊聯系各地政府及軍區,啟動預備役人員集結。
在遜羅軍方尚能掌控的曼城區域內,他們直接接管了地方政府,成立了戰時政權,實施嚴格的軍事管控,著手征召曼城的預備役兵力。
同時,他們呼吁市民參軍,全面動員備戰,要求16歲至45歲的男性青年必須應征入伍。曼城地域廣闊,超乎想象,除去逃離的游客與難民,實際仍遺留有一千二百萬左右的平民百姓。
其中15歲至64歲的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剔除掉一半的女性,男性數量約有四百萬左右。按照十分之一的比例征召壯丁,理論上能夠征募到三十萬至四十萬兵馬。然而,鑒于曼城作為國際化大都市,人口流動性極大,難民逃亡現象難免發生,因此能征召到二十萬兵員已是不易。
所幸暹羅王國推行的是強制性義務兵役制度,男子在18歲至30歲期間需完成兩年正規軍服役,隨后轉為預備役。正是得益于這一成熟體系,暹羅王國得以維持一支三十多萬的正規軍,同時儲備近三十萬的預備役力量,而那些過了三十歲的男子大多都曾服役,具備一定的軍事素養和訓練基礎。
理論上講,一個擁有完整現役與預備役體系的國家,加之近七千萬的人口基數,一旦進入戰備狀態,能夠迅速動員出百萬大軍!然而,秦國突如其來的一記重擊讓暹羅的如意算盤徹底落空。
秦國的宣戰以及雷霆般的戰爭行動,幾乎瞬間摧毀了暹羅全國的通訊網絡、電力系統、防空設施、雷達監測體系,乃至鐵路與公路交通網。這使得盡管遜羅擁有數十萬預備役士兵,但在危急時刻卻無法及時動員集結。
此刻,遜羅王國的王都曼城,宏偉的大皇宮地宮深處,一位暹羅皇家陸軍第一師的軍官帶領著數名士兵悄然穿行在陰暗的地道之中。周圍躲入地宮避難的軍人及其家屬均屏息凝神,不敢發出絲毫聲響。
這位軍官率眾直達王室成員的居住區,果斷揮手示意,士兵們立即將各個走廊和出口嚴密封鎖。“近衛第一師警衛營長南塔,前來拜見王太后!”軍官來到王太后的居室外,聲音鏗鏘有力地喊道。
暹羅皇家陸軍第一師,又被尊稱為“近衛第一師”或者“禁衛第一師”,常年駐扎于王都曼城,肩負著保衛皇宮的安全重任。此刻,在王太后的房間外面,卻并未聽到回應。這一變故讓南塔不禁緊鎖眉頭。
身為暹羅第一師中級軍官的南塔,出身于軍功世家,他對王室成員表面恭敬,實則心中極為不滿,認為君主制已然落后。持有此類想法的年輕軍官不在少數,他們大多服役于第一師以及其他幾個師部。
這也正是拉瑪九世發現軍隊漸失控制,進而創立特殊軍事進修學院,即后來所謂的“紅顏派”的初衷所在。然而,卻克里王室歷經兩百多年的王室教育,使得他們在民眾心目中的地位始終穩固,即便軍方內部大部分人依舊支持王室,即便是昏庸無度的拉瑪十世,仍然保持著對軍隊的影響。
正因為如此,軍方高層決定對王室動手時,派出的都是世家子弟與心腹士兵。正在此時,一名神色緊張的士兵匆匆跑來報告:“營長!大事不好!烏汶叻公主、詩琳通公主、朱拉蓬公主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