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擴大發展
他們在塑造形象時把自己稱為“世界上最智慧的民族”,也被稱為“世界上最受苦的民族”,諸如此類的稱號都被他們戴在了猶太人的頭上。當猶太資本逐漸侵蝕阿巴斯坦地區的土地時,同時也在全球范圍內擴展其資本版圖,對世界各地的傳統行業和新興產業進行投資。
據深度研究統計,幾乎世界上所有開放國家的大型企業,尤其是全球五百強企業,幾乎無一例外地都能找到猶太資本的痕跡。
他們采取廣泛撒網的戰略,在企業初創時期便購入原始股份,隨著企業的不斷壯大,不僅能獲取擴張帶來的收益,還會持續追加投資,以保持一定程度的控制權或表決權。
以西方著名媒體BBC為例,這家在全球十大最受歡迎新聞社中名列前茅的機構,其多數大股東及高級管理層要么具有猶太血統,要么本身就是猶太人。
這一切與猶太人的獨特認同機制有關。不同于世界上大多數民族以父系為主的傳承方式,猶太人遵循母系傳承原則。也就是說,只要你母親具有猶太血統,不管你講何種語言、擁有何種膚色,你都算猶太人。
另外,猶太教還有一個歸化體系,即非猶太血統的人可以通過接受猶太教義、猶太生活方式、文字語言等,并經過猶太社區內的某種儀式(此處原文疑似錯別字,應為“轉換者”的儀式)的認可,成為猶太人。
許多宣稱猶太人為“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的文章,列舉了許多具有猶太血統的科學家和各領域領導者作為例證。然而實際上,這些人中有一大部分人只擁有一點點微弱的猶太血統,甚至根本沒有猶太血統,但由于他們的杰出成就,被猶太人巧妙地利用來強化這一說法。
二戰后的幾十年間,尤其是在前蘇聯解體后的二三十年間,猶太資本與西方資本之間的輿論戰和文化輸出變得尤為復雜繁復。甚至一度有人說,曾是龍國首富的那個人也是“猶太人”。由此可以看出,這些人是多么擅長制造這種輿論現象。
唯一能與猶太資本的宣傳攻勢相抗衡的,可能只有國際社會的宣傳政策了。比如東瀛國長期投入巨額資金進行對外宣傳,養了很多筆桿子,在文化層面進行滲透。
王耀從小就讀過諸如“夏令營的較量”之類的文章,這些文章聲稱龍國的孩子們嬌生慣養,稍有勞累就承受不住。而東瀛國的孩子即使高燒40度、背著重達20公斤的裝備,還能日行百里!
還有文章稱東瀛國嚴格禁止本國采伐木材,礦產資源全部依賴進口,并將其購買后沉入東京灣。待到其他國家資源耗盡時,東瀛國再將其挖掘出來,以此維持大量資源儲備。
此類文章數不勝數。在過去,許多人對此深信不疑,甚至時常拿這些文章來批評80后、90后一代。更有甚者,認為東瀛國和南棒國的產品質量優于歐美,而龍國的產品則品質低下。
直至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結束之后,這種情況才逐步得到改善。原因何在?現代信息社會的飛速發展,互聯網極大地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得過去需要長時間傳播的信息,如今只需幾分鐘就能傳遍全球!
例如,今日東瀛國某“領軍企業”因數據造假、“私密丑聞”被曝光,還沒等到其外宣部門做出回應,消息就已經在網絡上傳開。人們通過網絡了解到所謂“夏令營的較量”不過是出自一條狗之手的文章罷了。
現如今,人們對猶太族的反感正是由于信息傳播速度的加快,猶太大國在阿巴斯坦地區所做的一切行為,很快就能迅速傳遍全球,以至于猶太資本集團根本來不及應對。
因此,他們不得不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對一切反對猶太的聲音進行封鎖。此舉不僅導致猶太資本家受到影響,各行各業中與猶太資本有所關聯的企業也紛紛受到牽連,各國政府也相繼發表聲明表明立場。
其中,鷹國最為力挺猶太大國,不僅在聯合國大會上對停戰調解方案投出一票否決,還切斷了對哥薩克共和國的援助,轉而送給猶太大國。出于擔憂猶太大國會遭到中東其他國家的圍攻,鷹國不僅派出一支航母艦隊駐扎在地中海東部,甚至還打算派第二支航母艦隊前往中東地區。
如果不是秦國突然向遲羅王國宣戰,東南亞的戰火吸引走了鷹國的一部分注意力,恐怕此時鷹國已經把原本部署在西長平洋慶島海域附近的基地艦隊轉移到了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