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君王的用人智慧
待兵部尚書的話語在廣場上空消散,朱高熾心中的震動才逐漸平息。他未曾親歷戰場,但從一份份戰報中,他感受到了如鐵血般的現實——仿佛戰馬的嘶鳴響在耳邊,士兵們的鎧甲在沖鋒中撞擊,風沙彌漫,與那些聲音交織成一幅壯烈的畫卷。
然而,一想到將來可能親自體驗這一切,朱高熾心中熱血沸騰。藍玉的膽識非同尋常,竟將火器作為秘密武器,在戰爭的關鍵時刻,給了敵軍致命一擊。
“哼,不過是小機智罷了!”
韓信或許察覺到朱高熾對藍玉的敬意,心中滋生出一絲嫉妒,嘴角輕撇,流露出不滿。
“若由我統兵,定能做得更出色。漠北地勢復雜,擁有如此強大的火器,應盡早利用地利,以火器轟擊,那樣損失才能降到最低。”
“說什么火器留作最后手段,我看是被逼無奈,才搬出大炮吧。”
聽到韓信的評論,朱高熾只是微笑,未作回應。融合了他的前世記憶,韓信在兵法上的造詣大幅提升,自然看誰都難以服氣。
不過,漠北之戰終究是勝了,少了北元這個禍患,大明的未來將更為安寧。
“孫子,勝仗之后,賞罰分明,你要學習啊!”
朱元璋適時轉頭提醒,見孫子深思,便坐回龍椅,揮手示意眾人。
“漠北大捷,宣朕的旨意!”
聽聞此言,一位背負書箱的太監疾步上前,從容取出文房四寶,置于另一位太監的背上。
“北元殘部已除,大明舉國歡騰……”
說到這里,朱元璋覺得有些不妥,輕咳兩聲,接著說道:
“簡單點說,大明打了勝仗,我很高興。不過也有不足之處。”
朱高熾聞言微笑,這就是他的皇爺爺,傳達旨意如同閑話家常,毫無架子。當初召他進宮時,皇爺爺直接在圣旨上寫道:我想孫子了。
然而,朱元璋隨和,不代表他人也能如此回應。畢竟尊卑有序,還需注意禮節。同時,朱元璋也不喜儒家那套君王宣旨的繁文縟節,什么奉天承運的開頭,有那工夫,圣旨都念完了。他看重的是信息傳遞的效率。
“我看戰報,此戰傷亡過半,太過嚴重。雖敵我實力懸殊,但如此慘重的傷亡,還是值得反思。”
"所有的士兵皆源于民間,他們的背后連結著千千萬萬的家庭。每失去一個戰士,就等于一個家庭失去了支撐,對此,我們必須深感關切。"
"陛下英明!"
朱元璋的話音剛落,廣場上的群臣紛紛附和。
"罷了,罷了,這是我應盡的職責。逝去的勇士必須帶回大明,給予他們應有的安息。藍玉將軍雖打了勝仗,但傷亡慘重,算是失責,功過相抵,此事便作罷!"
"另外,戶部尚書何在?"
"微臣在此!"
一位滿頭白發的官員上前一步。
"你需查明,列出陣亡士兵的名錄,免去他們的一切賦稅,并給予二十兩白銀的撫恤,每年還需供應定量的糧食。至于傷殘歸鄉的,減免大部分賦稅,給予十五兩白銀,按比例補償糧食。"
朱元璋說到此處,臉色驟然嚴肅,竟親自走到戶部尚書面前。
"這是朝廷對將士的撫恤,賬目必須清算得一清二楚,哪怕是一文錢的差錯,你也難辭其咎!"
百姓是國家的根本,戰士們為了大明的安寧浴血奮戰,應當得到充分的補償。朱元璋的決定正體現了這一點,讓那些為大明出生入死的士兵無后顧之憂。
頒布完旨意后不久,朝會結束,朱元璋牽著孫子的手在后花園漫步。
"熾兒,這是我要教你的第一課。我問你,戰爭中的犧牲在所難免,藍玉獲勝,我卻沒有給予獎賞,為什么呢?"
朱高熾沉思片刻,搖頭表示不解,他沒有求助于秦始皇,而是認真思考,但畢竟缺乏領導經驗,于是向皇爺爺求教。
"獎懲之事不可輕視,僅憑一時激情或快意做決定,可能會引起眾怒。待藍玉回朝,與朝臣共同商議也不遲。"
"再說,藍玉驕傲自大,獨斷專行,對付區區北元殘部卻造成如此重大的損失,確實該給他一些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