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線索追蹤
目送程理離去,朱高熾思緒翻涌。武昌知府之事揭示了許多問題,讓他憂慮不已。
奏折所述,武昌知府的財富積累非一日之功,這意味著事情早已持續許久,此刻才上報,實有疑點。
朱高熾懷疑,武昌知府是否已賄賂上級官員,助其掩蓋事實。
他對祖父全權委托大理寺調查貪腐一事也存疑慮,如此重大案件,長期交由官署辦理,大理寺的官員難免會迎合上意,依照皇帝的心意行事,而非公正裁決。
有時,為了迎合皇帝,過度執行命令可能導致無辜受累,甚至滋生暴行。然而,大明的法律體系仍基于大元,尚未臻于完善,并非所有事務都能依法做出公正判斷。
朱高熾思及此,心情頗為沉重。引領大明走向繁榮之路,顯然障礙重重。他深知國家初定,無法承受巨變,必須竭力遏制官僚機制的慣性,才能推動大明的根本變革。
"孫兒,你的處置周全,很好。" 朱元璋放下茶杯,對朱高熾越發欣賞。
"這些都是跟皇爺爺您學的。"
"行了,你今天的表現可圈可點。皇爺爺要去批閱奏章,你自己在這玩一會兒。"
朱元璋起身,步入御書房。經過兩天處理奏章,朱高熾發現,多數呈上的奏折只是瑣碎小事,卻耗費了皇帝大量時間。丞相制度廢除后,決策重擔全落在皇帝肩上,使得皇帝日程繁重。
若非朱高熾幫忙分擔,朱元璋恐怕每晚都要批閱奏章至深夜。在御書房中,文臣僅負責記錄和提建議,無法觸及奏折內容,治理國家的重任完全壓在皇帝一人身上。望著皇爺爺略顯疲憊的身影,朱高熾心中泛起一陣憐惜。既然皇爺爺今日沒讓他陪侍,必定有更重要的事務要處理。
向身旁的太監交代幾句,朱高熾返回了自己的居所。如今身為皇儲,周圍人仍稱他為燕王世子,東宮則被呂氏母子占據,至少要等到三個月守喪期滿才能騰出。
原燕王府的家具仆人儀式后已遷至宮中,相較于皇爺爺的后花園,朱高熾更喜歡待在自己熟悉的地方,這里承載著他成長的記憶,倍感親切。
出宮門,一輛軟轎早已等候,幾名侍衛簇擁下啟程?;蕦m廣闊,朱高熾初來乍到時曾迷失方向,若非巧遇劉三吾,或許直至天黑也無法找到出路。因此,在宮中行走,他依然依賴轎子代步。
這段時間,燕王的密探們也沒閑著,他們中有些人神通廣大,能在皇宮內自由出入,因而也察覺到了一些可疑的跡象。
那天朱允炆設宴,確實存在疑點,只是當時情勢緊迫,未能及時驗證菜肴,但密探們還是找到了一些線索。
朱高熾入住皇宮后不久,他們正打算向主子匯報進展,不料在深夜中發現了一抹黑影在宮檐上悄然移動。
以朱允炆的品性和膽識,絕不會在食物中下毒,那么背后必定有人指使。
得知密探的情報,朱高熾并未直接調查呂氏母子。神秘人的計劃落空,必定不會善罷甘休,呂氏母子尚未被逐出皇宮,說明他們仍有利用價值,因此這個神秘人定會再次出現。
朱高熾坐在軟轎內,深思熟慮,目前的局面,靜觀其變才是上策。
片刻后,轎子落地,
朱高熾邁步進屋,家仆見主子歸來,紛紛放下手中事務,上前迎接。
“世子殿下,您回來了!” 朱高熾慵懶地舒展了一下身體,漫不經心地應了一聲。在家里自在多了,不必拘泥于繁文縟節,只有踏入這個庭院,他才能真正放松。
難得有一天閑暇,正要到草地上曬曬太陽,一位年長的嬤嬤從側房走出,神情嚴肅,身邊還跟隨著一個畢恭畢敬的小太監。
“世子殿下,您這樣像什么樣子?身為皇室子弟,首要的就是禮儀,規矩不能破……”
“這是?”
聽見這聲音,朱高熾剛剛松弛的心情瞬間緊張起來。
“回殿下,這是太子妃派來的嬤嬤,說是您成了皇孫,想讓您好好學習禮法,不能在陛下面前失態?!?br/>
朱高熾聞言,心中頓生反感,明眼人會以為這是太子妃的關懷,不明就里的人恐怕會誤以為這是呂氏的管束。
“殿下,那個小太監也是隨來的,說我們這里人手不足,派來幫襯的。”
看著眼前的二人,朱高熾立刻明白他們的意圖,這是派來監視他的。
隨即,他想到了一件事,轉頭問道:“他們沒進我的書房吧?”
“回殿下,嬤嬤進去打掃過了。”
朱高熾聞言,心中頓時燃起怒火,書房里存放著他關于驛站改革的許多想法,要是被這嬤嬤竊取,那他的計劃豈不是要泡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