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河堤上的身影
刑場的景象暫時平息了民眾的憤怒,但官員們大多已被處決,朝廷的后續安排還需時日,于是朱高熾果斷提升唐修偉為知府,由他的團隊接管武昌的行政事務。這些天來,唐修偉展現的人民立場讓人印象深刻。
在武昌府衙的牢獄中,朱高熾換上另一套服飾,慢慢步入。在牢獄深處,江悠已被沉重的鐵鏈緊緊束縛。
“江知府,你應該明白,武昌官府的清算已到,你的親信已踏上不歸路。”
朱高熾的嘲諷聲中,江悠顫抖不已,身上的鐵鏈也隨之搖晃,發出冷硬的撞擊聲。
“欽差大人,太子殿下,我已無求生之念,只求一死!”
江悠抬頭,眼中盡是絕望。這些日子的牢獄之災,折磨得他數次想要結束生命,卻都未能如愿。
“哼,你的罪行罄竹難書,死亡對你來說反而是解脫。我會親自押你去京城,讓陛下裁決,以示警戒。”
“你家中搜出的財物和賬冊都將作為罪證留存,你就等待地獄的召喚吧。”
朱高熾留下這番話,轉身離開,江悠的命運將是所有貪官的下場。
次日,官府之事處理妥當,朱高熾將注意力轉向洪水。不遠處的揚子江成為隱患,河岸尚有一處缺口未補。
乘坐馬車,朱高熾迅速抵達缺口,秋天本應是河水退落之時,但連月的降雨使水位高漲,加上官府的腐朽,水利設施疏于維修,災難就這樣降臨。
人在大自然面前顯得如此微不足道,洪水猛烈沖擊,瞬間撕裂河岸,夾雜泥沙的洪流無情地沖毀了人們的希望。
站在河堤上遠望,江水依舊洶涌澎湃,部分修復的河岸仍在持續遭受沖擊,工人們不得不一次次修補。
近一百丈的缺口已修復過半,民夫和勞工從遠處山頭挖土,人力挑運以加固河岸,力壯者則揮舞大錘,竭力敲打地面,穩固土壤。
所有的牛馬、騾子都被征用,負責運輸石塊和土塊,這些材料用于抵御江水對河岸的侵蝕。
朱高熾步出馬車,目光投向忙碌的河畔,數千民工在此挖掘填筑,鐵鍬與鋤頭在空中交織出勤勞的樂章,泥土在簡陋的運輸中堆積如山。
就連一些婦孺也被薪酬所吸引,承擔起后勤工作,煮飯燒水,時而協助男子們。
武昌是他們的根,唯有眾人同心協力,獻出微薄之力,修復河堤,方能重振家園。
單個人的力量或許微不足道,但千人合力,恐怕這滔滔江水也擋不住他們的決心。
目睹此景,朱高熾心中涌起一股敬佩,唐修偉在如此緊要關頭能動員難民,引導他們共同奮斗,確有領導者的氣概。
那就讓他為唐修偉的仕途再添助力吧!
于是,朱高熾毅然向前:“走,我們也不能袖手旁觀,去幫幫忙,河堤早日修復,我們就能早日返回京師。”
紀明聞言立刻反對:“殿下,河堤險峻,您還是留在這里安全些!”
“紀明,百姓都不懼危險,我怎能退縮?若祖父在此,我欲下河,他必不會阻止。有些事親身體驗,才能體會深刻。你隨我一同,錦衣衛自會保障我們的安全。”
朱高熾未作停留,昂首闊步,踏入泥濘,毫不猶豫地脫鞋襪踏入其中。
紀明無奈一笑,只好跟隨,錦衣衛則謹慎地守在河堤之上。
朱高熾前行,臉上竟露出一抹微笑。
“紀明,這就是百姓最真實的生存狀態,泥土中耕耘,泥土中求生,泥土中收獲。這濕潤的氣息讓我充滿活力。”
紀明應聲,緊鎖的眉頭逐漸舒展開來。
不久,朱高熾來到堆土的小丘邊,拿起一把插在地上的鏟子,開始鏟土。
或許是初次下田,朱高熾的動作顯得生硬,用力過猛,鏟子幾乎全部沒入土中。
“哎呀,年輕人,你這樣可不行。”
一旁的中年人立刻制止了朱高熾的莽撞動作。
“你這樣鏟,只會弄斷木柄。工具本來就少,別再添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