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皇爺爺的計劃
夜宴結束后,皇宮重新回歸寧靜。
朱高熾扶著朱元璋回到寢宮,雨點稀疏,比先前小了許多,秋風帶來陣陣寒意,宮燈忽明忽暗,兩道身影倚著宮墻,緩緩前行。
經歷風雨的梧桐樹葉低垂,盤旋在夜空中,最終被地上的雨水捕捉,沉入泥土深處。
家人團聚,朱元璋心情愉快,飲了不少酒,幸好秋夜的涼意使他并未完全沉醉。
他躺在床上,身邊的案幾仍有幾份奏折,原本打算在睡前處理,現在看來,這似乎不太可能了。
朱高熾從側門進來,手中捧著一碗醒酒湯,熱氣騰騰。
“皇爺爺,快喝這醒酒湯,否則明早頭疼,上不了朝。”朱高熾坐在床邊,親自扶起朱元璋。
“這醒酒湯不是宮里的秘方,是我回武昌路上向一位高人求來的。”感受到孫子的關心,朱元璋慢慢睜開眼睛,其實這點酒并未讓他真的醉倒,只是今晚玩得盡興,有些疲倦罷了。
“熾兒,你今晚趕了這么遠的路,難道不累嗎?快放下碗,讓下人來吧。”“孫子孝順爺爺是天經地義的,何須下人。”朱高熾笑著說道,動作卻輕柔無比,隨著琥珀色的湯水入肚,朱元璋不禁深深呼了口氣。
“你用什么煮的,不僅好喝,還能讓人立刻清醒。”老皇帝頓時覺得舒坦多了,嘴角泛起微笑。
“這是民間的小偏方,這次去武昌,我深入民間,和百姓一同救災,一同勞作,學到的遠不止這一碗醒酒湯。”朱高熾略帶得意地回答。
“還有,皇爺爺,你最好別每天都待在御書房,得多出來走動,這樣才能長壽!”放下碗,朱高熾拿起被子,輕輕蓋在朱元璋身上。
“唉,黃土已埋到咱的脖子,還想什么長壽,老了,能享受子孫之福就滿足了。”聽到此,朱元璋安靜地躺下,話語中透著落寞。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咱也不知能陪伴孫子多久。”今夜與兒子們的團聚,讓老皇帝思緒萬千,自己的一生總是在不斷奮斗,年輕時征戰沙場,建立了大明的基業。
成為皇帝后,便為國事操勞,每日批閱奏折,如今即將退位,依舊防范這,防范那,一心只想為孫子鋪平道路。
此刻,躺在柔軟的龍床上,朱元璋終于在精神上感到了疲憊,他希望在未來的日子里,能看到孫子引領大明走向輝煌。
“爺爺,你放心,有我在,只要你注意鍛煉,注意休息,再活幾十年,不是大問題。”朱高熾這話并非戲言,古代平均壽命低,是因為生活條件差,加上醫學不發達。
黃帝的生活狀況自然不必多言,擁有他腦海中的先進理念,再加上諸葛亮般的醫療技藝,也許真的能改寫歷史,延長朱元璋的生命。
“如果再活幾十年,那豈不是能見證曾孫的誕生!”
朱元璋聽到孫子的話,開始在腦海中描繪畫面,眼中閃爍著光芒,片刻后,他又坐直了身子。
“熾兒,這次前往武昌,你有什么體會?”
朱高熾略作停頓,翻閱桌上的奏折,認真地說:“中央對地方官員的管控不足,他們在暗中搞鬼,我們很難察覺。這次江悠正好碰上了水災的風口浪尖。”“此外,地方官員形成派系,一些正直的好官被排斥在權力體系之外,他們有才華卻無處施展,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嗯,你說得對。”朱元璋點頭,這些問題早已深諳于心,只是苦于找不到妥善的解決辦法。
“現在大明解決了外患,應該把注意力轉向官吏體系了。如果不鏟除這些毒瘤,何談國泰民安。”“而且這些人只會暗中搞小動作,表面上看起來毫無問題,但一旦災難降臨,他們掏空政府的行為就會暴露,最終受苦的只有百姓。”朱高熾繼續分析。
“說得對,僅此一行,就能看穿問題的實質,不簡單啊。”朱元璋滿臉興奮,拿起旁邊的枕頭墊在身后。
“那你認為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朱高熾稍加思索,迅速直擊問題的核心。
“其實朝廷每年給地方撥款這么多,初衷是改善百姓生活。只要百姓生活好了,每年的財政支出就會減少,貪官污吏自然會消失。”盡管話語簡潔,卻在朱元璋心中激起波瀾,國家根基薄弱,才會試圖用金錢打造盛世,結果卻造成地方官員一手遮天。
要提高百姓的生活質量,朝廷必須采取實際措施,如設立驛站等。
百姓富裕了,國家稅收增加,國力發展就會形成良性循環,繁榮的大明就在眼前。
確實,朱高熾只是給出了方向性的建議,但從他的前瞻視角來看,任何王朝、任何國家在不同階段都會暴露出各種問題。
政策不能一成不變,當前地方官僚問題突出,可以嚴厲懲罰,但這只能治標不治本,終究會產生新的問題。
朱高熾想表達的是,看待問題要有長遠眼光,只有抓住問題的本質,才能徹底解決。
“熾兒,你已經有了打算,那就勇往直前吧,皇爺爺永遠是你的堅實后盾。”朱元璋微笑,輕拍他的肩膀。
“過些時日,讓兩位叔公作證,我們舉行宗祠儀式,向祖先宣告你的身份,同時也試探一下他們的態度。”朱高熾聽到祖父的計劃,輕輕點頭表示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