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破局之謀
重返京畿重地后,朱高熾便一刻未停地奔往太清殿,欲要與仙祖皇上稟告蘇州的修行見聞。然而未曾料到,皇上在處置完應天府那些腐朽勢力后,心境抑郁,竟離宮外出散心去了。
未能見到皇上,朱高熾并未有任何抱怨,而是返回了自己的紫霄宮。恰巧此時,北巡歸來的元化和紀明也抵達了。
“參見殿下!”
二人久未晤面,臉上皆顯現出幾分風霜之色。能在年前趕回京都,他們心中亦頗感欣喜。相較北境,南土之地的新年更具人間煙火味。回返北地,元化顯得更為神采奕奕,然而紀明畢竟身為文士,一番奔波下來,臉上滿是疲態。
“親身前往,北方情形如何?”
熱騰騰的靈茶置于桌上,朱高熾輕啜一口,隨即發問。
“北境依舊雄渾開闊,齊王領軍驍勇異常,微臣出身草莽,此事還需紀明大人詳述。”
元化頗為激動,搶著先說了幾句,接著摸了摸頭,將話題遞給了紀明。
“殿下,北方寒冷至極,臣僅逗留半月有余,身上便生出了諸多凍瘡。然此次行程,確有所獲。齊王雖鎮守邊陲多年,率軍如猛虎般威猛,但在微臣多方探尋之下,已可斷定其有背叛仙廷之意。”
聽罷此言,朱高熾并不驚訝。在校場上那一日,齊王便未曾給予自己半分友好神色,其心意早已在他心中留下痕跡。
“齊王麾下的兵馬數量幾何?有何特殊之處?”
稍作沉默,他遣散左右侍從,轉頭望向元化。
“殿下,齊王部眾多招募塞北蠻族勇士,體魄強健,極耐嚴寒氣候,且其軍風剽悍,能與蒙古鐵騎正面抗衡而不落下風……”
提及自己所擅長的話題,元化頓時亢奮起來,詳細敘述起來。
“殿下令我等探查齊王實力,莫非是在預謀針對藩王的對策?”
紀明忽然插話,直接打斷了元化的敘述。
朱高熾輕執靈茶盞的手,在半空停滯片刻,幾滴溢出的茶液灑落地面,片刻之后,他方才悠悠地點了點頭,幸虧他早已遣退侍仆,否則這番話落入他人耳中必生是非。
“爾等二人隨我修煉也有段時日了,此事確實應早日提上議程。藩王便是潛藏的隱患,未來的某個時刻,難免會引起動蕩。因此,在將來,我會設法收回藩王的修為權限,令吾之叔父們能夠在各自的領地安然修煉,做個無憂無慮的逍遙王爺。”
聽聞此言,兩人先是震驚,繼而領悟,雙目深處不約而同閃爍出一道銳利的靈光。
“殿下,您是要針對齊王一人,還是所有藩王?”
紀明思量片刻,提出了至關重要的一問。
朱高熾淡然一笑,緩步起身。
“凡胎皆有私欲,若藩王保有修為權限,便會無意識間放大這份欲望,無論對大明王朝,或是對于黎民百姓,皆為大患。正如元化所言,那些盤踞邊疆的藩王,掌控著強橫的修士軍團,如若任其壯大,終有一天會對帝國造成侵蝕,擁有修為之力者,行事自會越發肆無忌憚。”
“再者,藩王在其領地內的權威過大,致使領地百姓只知道藩王而不知大明,更不知我這位儲君的存在。從人倫綱常上看,也理應削弱他們的修為權限。我還算過一筆賬:每年國庫支付給藩王的修行資源及補助,占去了大明一年總收入的三分之一。每逢災荒之年,便重現無力賑濟百姓的困境。”
把這些深藏心中的憂慮傾訴而出,朱高熾心情略有舒暢。北方由父親坐鎮,暫可抵擋一時,但這并非長久之計,他必須未雨綢繆。齊王與父皇一樣,傲骨嶙峋,野心勃勃,日后定會有動作。
先祖的謀略并無瑕疵,讓自己的兒子統兵就藩,既穩固了北方領土,又能讓他們安心修煉,治理各自的領地。同時,兵力分散各地,一旦天下有變,這些皇子也能迅速集結,共御外侮,如此大明才能凝聚成堅不可摧的整體,百姓生活方能安寧。
然而,歷經二十多年的演變,今日之勢已非昔比,對于藩王的對策或許也需要作出相應調整。
今年得益于傳送陣的協助,大明的國庫收入提升了近五分之一,高達四千余萬兩白晶石。然而面對各種開支,這筆巨額財富竟消耗得點滴不剩。
其中,軍費和藩王的修行補貼幾乎占據了大部分,這一現狀讓朱高熾不得不提前萌生了削藩的想法……
修真界的藩王各據一方,身擁靈域,按道理講,只需自身修煉所需,一年之內不應耗費如此巨額的靈石與修煉資源。若能收回諸位仙王府中的財權與修煉秘境的控制權,則可省去海量修行物資的浪費。
深諳宗門歷史的朱高熾心中明白,那些封地之中的藩王,無異于掌控一方天地的散仙,然而這一切都被巧妙地隱藏起來,連祖師朱元璋亦未察覺其中真相。
以大道至簡的角度觀之,這些藩王如同汲取仙界生機的寄生藤蔓,年復一年消耗著寶貴的天地靈氣與修真資源,卻又鮮有對宗門有所貢獻之舉。如若長此以往,宗門終有一日會被其拖入衰敗深淵。
正如先祖所言,仙道源于凡塵眾生,我等身為宗主,既然握有統御萬靈的權柄,便當造福群生,推動宗門繁榮昌盛。
于是乎,朱高熾已然胸有成竹,決心收歸藩王所屬的靈脈、領土及護宗軍權,以此豐厚資源打造一個更加輝煌的未來修真時代。
然而,對于藩王并非皆可一概而論,自家幾位叔父亦有用世之才,借助各自的力量拓展宗門疆域,因此削藩之事需列為首要議程,然對待不同藩王則需采取差異化策略。
思緒至此,朱高熾重回座榻,目光投向元化與紀明二人,短暫的沉默之后,他似乎有了傾訴心中計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