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禁海之謎
隨著寒冬漸深,皚皚白雪無情地覆蓋大地,卻未能冷卻民眾心中的熱情。京城依舊燈火璀璨,人們對于新一年的期待有增無減。
經(jīng)過半月的相處,朱高熾終于揭示了自己的真實身份,盡管遲來的坦誠并未給張靈兒帶來困擾,反而帶來一絲釋然。她試圖掙脫父親安排的命運,卻未曾料想,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之后,依然回到了起點。然而,這又何妨?至少心無悔恨。
更何況,朱高熾的尊貴身份、出眾容貌無可挑剔,更重要的是,他為她真的請教了一位琴藝大師,在政務間隙勤奮學琴,待兩人正式相見時,他已經(jīng)能夠流暢演奏一曲,那身著白袍的翩翩公子形象,讓張靈兒無法抗拒。
眼見二人情投意合,家中的長者樂不可支。對于一位將要歸于黃土的人來說,還有什么比促成這段佳緣更讓人喜悅的呢?
一道神圣的諭旨傳遍天下,戶部侍郎張英武之女,擇吉日入宮,成為皇太孫的側(cè)妃。雙喜臨門,京城的百姓沸騰起來,仿佛提前慶祝了新年。
趁著大喜之日未至,宮中的工匠們忙碌不停,他們要在那之前,為張靈兒的宮殿進行全面整修,雖是舊居,卻要煥然一新。
琉璃瓦片替換,墻壁重新涂裝,嶄新的家具、精致的裝飾,雖不及孫含玉為行宮特意打造的華麗,但也顯得莊重大氣。
婚期已定,但朱高熾?yún)s沒有時間沉浸在喜悅中,依舊坐于書案后,埋首于堆積如山的公文。這段時間,他抽空學琴、陪伴未婚妻,落下不少政務,如今處理起來,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高黎完全掌握了海洋權能,水軍也歸返南方之濱。從王瑾宏呈上的文書看來,海洋禁令的微緩已賦予海外貿(mào)易強大的推動力,每日泊入港口的大小船只,已逾八十艘。
為避免船只排隊長龍,只得擴建東南沿岸各大港口,僅憑交易關稅一項,便是一筆可觀的金銀。商賈絡繹于途,交易之利遠超預想。銀幣發(fā)揮其預設功能,逐漸取代金銀寶錠,成為港口通用的交易媒介。便捷的交易與安全的環(huán)境,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涌向大明的港灣。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海洋政策并未全然開放,外域商人只能在港口貿(mào)易,不得踏入內(nèi)陸,同時大明的船只也被禁止出航。
此舉猶如扼住了對外貿(mào)易的咽喉,讓它進退維谷,甚是棘手。然而解除海禁一事復雜重重,要想徹底掙脫束縛,還需時日。在老者構想中,放開海岸可能會誘使百姓追逐利益,轉(zhuǎn)行從商,那時恐怕無人耕種。
不過,只要大明的勞動力不流失,外邦如何貿(mào)易,老者并不太在意,能為大明帶來利益的事,他樂見其成。只是他憂慮,貿(mào)易的巨大利潤可能造成人口流失,這也是實施海禁的主要原因。
土地不會自行移動,無論如何都不會逃離,若百姓視其為根基,便無需擔憂勞動力的去留。然而海洋貿(mào)易則截然不同,金錢誘惑之下,人們會爭相追逐,太不穩(wěn)定。
當然,老者并未坐視外貿(mào)利潤白白流失。百姓不能出海,官方可以,朝廷出資組建船隊,沿著南洋航線,與沿途各國以物易物,既彰顯國威,又可了解異國風情。
“唉!此事依舊棘手啊!”
朱高熾放下奏折,輕輕揉了揉眼睛。海禁越早開放越好,但要說服老者,恐怕比攀登天際還難。
或許未來的鄭和下西洋,便是老者容忍的極限了,讓百姓出海,看上去是不可能的。但大明不能始終閉塞,東南沿海港口每日流入的大量白銀,賺取的財富必須用出去才有意義,否則只是一串冰冷的數(shù)字。
況且水軍日漸強盛,大明在海上已有抗衡之力,倭寇和海盜不足為懼。如此下去,不出二十年,整片海洋將成為大明的疆域,先進的火器搭配大型戰(zhàn)艦,唯有無敵四字可形容。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開放海禁。
“開放海禁,真是讓人頭痛不已!”
朱高熾深吸一口氣,翻開王瑾宏呈上的奏折,開始批閱......
“水之軍團已初具形態(tài),亟需吸納各族精英,迅速擴張,早日擁有跨越大洋的力量。海禁之事,還需耐心,揭開海洋彼端神秘世界的面紗,乃我軍團的神圣使命!”
“至于港口貿(mào)易,可在掌控之中適度擴展碼頭,但務必確保沿海民眾不涉足其中,以免擾亂天機!”
“再者,令戰(zhàn)艦巡弋海洋,搜尋倭寇海盜的蹤影,切勿輕舉妄動,所見皆需詳細記錄,呈報于孤。凡官商航隊出行,務必提供庇護!”
最后一個字揮毫完畢,朱高熾將信置于青銅火爐上,烘干墨跡,隨后小心翼翼地放入錦囊,此乃朝廷傳遞秘令的象征,驛站會優(yōu)先處理此類信函。
待批閱完桌上所有文書,夜色已悄然降臨,不知何時倒下的茶已涼透,爐火僅剩微弱的余燼。
“殿下,休息片刻吧!”
云嵐自側(cè)殿悄然而至,為朱高熾換上熱茶,添置薪柴。
“今夜,就到你那里去吧!”
朱高熾合上眼眸,疲憊的身體癱軟在檀木椅上,批閱文書不只是肉體的辛勞,更是靈魂的重負。
女子身上的幽香裊裊飄來,給他帶來一絲寬慰。他忽然起身,緊緊擁住了云嵐,那份溫潤的觸感最能撫慰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