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手中锏
四月二十七。
午后已過,紫禁城中已有些悶熱,特別是后來被稱為玉華園的后宮苑中不時傳來知了的叫聲,更讓宮人內侍心生煩躁。
與焦慮的宮人內侍不同,乾清宮暖閣中的天子顯得頗為淡定,臉上時不時浮現淡淡的笑意,看上去心情相當好,似乎完全沒有受到最近“風起云涌”的影響。
"陛下,"不久后,穿著紅色袍服的司禮監太監王承恩慢慢走到文書桌前,謹慎地說道:"東廠和錦衣衛傳來情報,近來錢府雖然冷冷清清,但前兩天有不少快馬從錢府出發,應該是前往南直隸……"
說完,王承恩瞥了一眼堆積如山卻始終未被天子翻閱的奏折,臉上的表情略顯復雜。
"呵,"一聲輕蔑的冷笑后,朱由檢不置可否地點點頭,果然如他所料,京城里的"東林黨"察覺到形勢不對,便急急忙忙地向南直隸傳遞消息尋求援手,打算向他施加壓力。
自從太常寺卿阮大鋮上書彈劾首善書院,并由大理寺下令查封后,原本勢不可擋的"東林黨"仿佛被扼住了喉嚨,再無人活躍,就連"東林黨魁"錢龍錫也閉門不出,聲稱病重多日。
雖然朝廷中仍有幾個"不知趣"的御史言官為"首善書院"鳴不平,為"東林黨"搖旗吶喊,但在朱由檢看來,這只是互相攻擊罷了。
近來的紛爭,隨著明日"廷議"的結束,將會一同畫上句號,對此,朱由檢有絕對的信心。
"曹大伴去十王府了嗎?"
仿佛突然想起什么,天子將手中的奏折放下,還未翻開,若有所思地問面前的心腹太監。
"正要稟報皇上。"司禮監太監連忙躬身回答:"曹公公已經去過十王府,并且見到了三位王爺……"
"哦?他們怎么說?"朱由檢的興趣被勾起,那三位"皇叔"在十王府居住多年,一直無人過問,現在突然成了京城"風云"的焦點,他確實好奇他的"皇叔"會有何反應。
"皇上放心,三位王爺出身高貴,自然站在皇上這一邊……"沉默片刻,司禮監太監擠出一絲笑容,面對天子似笑非笑的眼神,緩緩說道。
"大伴,你也要欺騙朕嗎?"
瞬間,朱由檢的臉色變得陰沉,瘦弱的身體散發出一股令人震懾的氣勢。
"奴婢不敢……"
看見天子的反應,司禮監太監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臉上滿是惶恐。
與朝堂上那些意氣風發的大臣不同,像他這樣的"天子家奴",榮辱皆源于天子的信任。
不提遠的,"九千歲"魏忠賢在天啟朝幾乎權傾一時,但到了崇禎朝,又有幾人提起?
"曹公公提到,三位親王中,端王朱常浩的反應最為平靜,他表示一切都聽從天子的安排,"稍作停頓,見朱由檢沒有明顯反應,司禮監的筆帖式才勉強繼續說,"桂王和惠王雖然有些不滿,但在曹公公和端王的勸說下,他們還是決定與東林黨劃清界限……"
隨著泰昌皇帝和天啟皇帝相繼離世,朱由檢在這個世界上的直系親屬只剩下遠在洛陽的福王朱常洵,以及被遺忘在十王府的三位“皇叔”。
為了維護朱由檢僅存的“親情”,王承恩特意選擇了措辭,略去了部分內情,卻沒料到被天子直接揭穿。
"嗯……"
不知過了多久,朱由檢輕微的低吟在暖閣中回響,他當然知道面前的宦官口中“勸說”是個委婉的說法。
涉及到“離京就藩”,那三位蹉跎了二十多年光陰的皇叔怎會輕易放棄,想必其中必定有過一番激烈的“辯論”,甚至可以說是“威逼利誘”。
"皇爺……"見朱由檢的臉色稍微緩和,司禮監的筆帖式才鼓起勇氣,謹慎地說,"如果只是三位親王保持沉默,恐怕還是難以平息京城的輿論啊。"
"畢竟那些東林黨的門生故舊太多了……"
話未說完,司禮監的筆帖式相信眼前的天子一定能領會他的暗示。
僅憑現在的手段,恐怕難以讓“東林”受挫,畢竟他們的真正目標并非“宗室離京”,而是借此機會向閣臣李國普施壓。
即使此事被天子強行壓制下去,李國普“無所作為”的名聲也會在士人中流傳開來。
長久下去,李國普終究會因“自責”而辭職,東林黨最后還是會達到目的。
"無妨……"
輕輕頷首,朱由檢將視線轉向案牘的另一邊,那里放著兩份剛從河南送來的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