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遵義事件
五月十七日是小滿節氣。
已是卯時三刻,清晨薄霧籠罩的遵義城滿目瘡痍,斷壁殘垣和倒在血泊中的尸體隨處可見,還沒來得及收拾。
雖然距離那次趁著夜色"突襲"遵義城已經過去兩天,但城中仍有煙塵未消,刺鼻的濃煙和空氣中的血腥味混合在一起,讓人惡心...
市中心,原本莊重安靜的“知府衙門”現在成了“四裔大長老”安邦彥的臨時住處,周圍都是面目猙獰的狼兵,他們的武器上還沾著干涸的血跡。不久后,安邦彥在眾多狼兵敬畏的目光中,得意洋洋地帶著幾個親信從衙門深處走出來。他身穿一件不太合身的紅色官袍,腰間掛著長刀,看上去不倫不類,就像戲劇里的“混世魔王”。
站在安邦彥身后的是他的長子,長相有三分相似,還有一個穿著紅色鴛鴦戰袍的將領。如果有了解“內幕”的市民在場,就會認出這位將領就是“生病”多日的千戶守備,此刻正從容地和旁邊的安武功談笑風生。
"我的孩子,小伙子們集合得差不多了吧?"
抬頭看了看漸漸消散的晨霧,幾乎一夜沒睡的安邦彥瘋狂地向他身后的孩子喊道。
聽到這話,安武功立刻停止了與將領的交談,主動上前一步,誠懇地點點頭:"父親說得對,小伙子們都到了遵義。"
前幾天,當他們的水西狼兵從織金關出發時,關外數百名負責“監視”他們的官兵連抵抗都沒有,就四散逃跑。一些彝族官兵甚至毫不猶豫地“叛變”,直接加入了水西狼兵的隊伍。
經過這兩天的“狩獵”,即使是之前猶豫的士兵也完全放下了戒備,臉色變得紅潤,眼神銳利。安武功看在眼里,心中喜悅。他深知,只有經歷過生死考驗的狼兵,才能稱為“精銳部隊”。眼前的這些見過血的狼兵,雖然無法與族中的老兵相比,但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至少,跟那些毫無戰斗力的官兵相比,他們已經可以擔當大任了。
"好,奢崇明那邊怎么樣了?開始行動了嗎?"短暫的沉默后,安邦彥興奮的聲音在眾人耳邊響起。
雖然遵義是連接四川和貴州的重要城鎮,但僅憑遵義,他并不滿足。幾年前,他曾試圖占領這里,但由于“勢單力薄”,在官兵的圍剿下,不得不退回水西。這次潛伏多年,他決心洗刷恥辱,但安邦彥明白,僅靠自己無法對抗由四川巡撫朱燮元領導的官兵,他需要有人分擔壓力。
因此,他不顧反對,將族中的兩萬狼兵派給奢崇明,讓他包圍貴陽。
"應該就在這兩天了..."
聽到這里,安武功臉上的笑容稍微暗淡了一些,面對父親嚴厲的目光,他謹慎地回答。
那個奢崇明雖然是四川永寧的土司,但他手下的精銳部隊已經損失殆盡,甚至連他視為接班人的長子也在亂軍中喪命...
受到各種挫折,奢崇明現在變得"膽小如鼠",恐怕只有聽說他們水西安氏攻下了遵義,他才會帶領軍隊過江。
"哼!"
盡管心里有所預料,安邦彥還是不滿地冷哼一聲,眉眼間充滿了不耐煩。曾經,奢崇明多么意氣風發,甚至自封為"梁王",所向披靡,無往不勝。
短短幾年時間,奢崇明竟然變得如此"膽小如鼠",真是讓人感嘆。
"父親放心,奢崇明一心只想為他的長子報仇,只要我們攻克遵義的消息一到,他不用我們催促,就會急不可耐地過江領軍。"
安武功同樣一夜未眠,稍微整理了一下言辭,興致盎然地說著。對于奢崇明能否順利奪取貴陽城并和他們會合,他并不關心。
他們"奢安"大軍鼎盛時期,曾圍困貴陽城超過一年,幾乎讓它變成一座死城。盡管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貴陽城恢復了一些生機,但遠不及以前的輝煌。
別說城里的百姓,就連城外兩個千戶衛所的士兵,可能也所剩無幾。
根據族中的情報,新任貴陽知府孫傳庭已經招募了不少新兵,并將地方上的老兵召集到貴陽,但安武功對此毫不在意。
"好,趕緊派人去天柱峰,催促奢崇明出兵。"
"我和你,父子倆親自率領大軍,直撲平越府。"
萬歷二十九年,播州土司楊應龍戰敗身亡后,朝廷將他家族世代控制的土地一分為二,前面是平越府,后面是遵義府。
與遵義府一樣,生活在平越府的百姓大多是當地的"土著",只有少數外地官員。
安邦彥有足夠的信心,只要他們父子領軍到達平越府,就能讓城里的軍民百姓不戰而降。
等他把平越府收入囊中,就可以出峨黎山,直指奢崇明的老地盤永寧,將戰火蔓延到四川。
"是,父...大長老!"
或許是不太習慣,安武功最后也沒有叫出父親那個拗口的"四裔大長老"稱號,只稱呼他為大長老,但他內心隱約有些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