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各方反應(中)
五月十九日,永寧。
開國之初,朱元璋在南京建立大明王朝后,鑒于川貴地區歷來是遠離中央的偏遠之地,內部土司眾多,情況復雜,所以在大臣們的建議下,對這里實行了羈縻政策。
其中,屬于四川瀘州管轄的永寧宣撫司由當地的土司"奢氏家族"自治。在其鼎盛時期,連遵義、平越等川貴重鎮都歸永寧宣撫司管理。
天啟四年,隨著"永寧宣撫使"奢崇明戰敗逃至貴州水西,曾經聲名顯赫的"永寧宣撫司"被廢除,其領土并入四川敘州府管理。
到了天啟六年,"奢安叛軍"在貴陽城外失敗后,四川巡撫朱燮元將"督撫衙門"暫時遷移到永寧城,他的大軍也都駐扎在這里。
從此,這個曾飽受戰火洗禮的小城徹底平靜下來,城里的百姓漸漸忘記了那段被戰爭籠罩的噩夢。
然而,就在前一天早上,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突然在城中流傳開來,潛伏多日的水西土司安邦彥卷土重來,已經率領軍隊平定了連接川貴的遵義城,很快就要到達永寧。
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恐慌的情緒立刻在城中蔓延開來,有人趁機搗亂,有人帶著家人逃跑,更多的百姓則不惜把家里僅有的一點積蓄全部換成糧食。
在亂世中,手里有足夠的糧食,就能多一份生存的把握。
在四川巡撫朱燮元的干預下,城里的糧價沒有大幅波動,但仍然抵擋不住人們爭相購買的熱潮,因此造成了不小的混亂。
站在城樓上,看著腳下驚恐不安的川中百姓,四川巡撫朱燮元不禁有些恍惚,他隱約記得兩年前他率軍來到永寧時,城里的百姓也是這樣的反應......
即使朝廷已經在戰場上多次擊敗了"奢安叛軍",但百姓們仍然對前幾年的戰亂心存恐懼。看著混亂的人群,朱燮元深深地吸了口氣,他的臉色沉重。在永寧城里,只有他身后的文武官員還能保持鎮定。就連遠處手持武器的士兵,他們的臉色也略顯蒼白,緊張之情表露無遺。朱燮元作為四川巡撫,擁有五省軍事大權,他知道自己的責任有多么重大。朝廷,或者說天子,從未打算與水西土司安邦彥進行和平談判,只有強有力的鎮壓,才能讓這些貴州四川地區的土司"忠誠于王室"。
朱燮元已經帶兵多年,對這個結果早有預料,所以他表現得相當冷靜,臉上沒有太多慌張。他轉身面對眾人驚恐的眼神,慢慢說:"一大早,我已經向朝廷發出了八百里加急的奏報。"
"水西安邦彥來勢洶洶,各位有什么好對策嗎?"
作為封疆大吏,朱燮元有守護領土的責任,絕不可能像以前那些平庸的官員那樣棄城逃跑,更何況他手下還有數萬經歷過生死考驗的老兵。
"督撫大人。"一名穿著文山甲的武將看了看周圍的人,主動上前一步,拱手說:"川貴五萬精銳全都在永寧城外駐扎,我請求出戰!"
現在的情況與過去不同,曾經強大的"奢安叛軍"在文官的策略下已經大不如前。雖然安邦彥手下仍有數萬狼兵,但養精蓄銳的官兵戰斗力也不容小覷,這場戰役勝利的可能性很大。
"嗯..."
出乎武將意料的是,身穿紅袍的朱燮元并沒有立即贊同他的提議,只是點頭表示不置可否,臉上的表情顯得深沉。
看到這一幕,幾個躍躍欲試的武將都下意識地把即將脫口而出的話咽了回去。他們面面相覷,感到有些困惑。
"根據軍報,安邦彥父子帶領五萬兵馬,已經占領了遵義,恐怕平越府也失守了。"
"現在叛軍士氣高昂,如果我們大軍輕率迎戰,恐怕正中安邦彥的下懷..."
朱燮元面對眾人疑惑的目光,緩緩說道。
作為川貴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朱燮元清楚前兩次官兵能夠擊敗"奢安叛軍",并非因為士兵英勇善戰,也不是他指揮得當,而是依靠堅固的城墻和城頭的火炮壓制...
畢竟,安邦彥手下的狼兵放下武器,就是每天與山林猛獸生死搏斗的獵人,戰斗力有目共睹。如果正面交戰,就算永寧城外的官兵憑借鎧甲優勢能在近戰中獲勝,那也可能是損失慘重的勝利...
這樣的勝利雖然能讓水西土司平定下來,但恐怕其他一直有野心的土司會開始躁動起來。
為了保持四川和貴州地區的安寧,他必須盡力減少戰爭損失,這樣才能震懾那些擁兵自重的地方頭目。
從頭到尾,朱燮元都沒有放松對那些“坐山觀虎斗”的土司的警惕。
畢竟,像石柱秦良玉這樣忠心耿耿的土司在國家歷史上并不多見。
"督撫大人的意思是?"
這些領兵多年的將領們,只消幾個呼吸的時間,就明白了朱燮元的暗示,心里一動,急切地問道。
"引誘敵人深入!"
沉默片刻,一個堅定有力的聲音在大家耳邊響起。他在永寧經營已有兩年多,可以利用有利地形。
安邦彥來勢洶洶,但他早已做好充分準備。現在他最擔心的是三百里外的貴陽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