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野心〔下〕
約莫兩個時辰后,待到溫玉池中的仙露逐漸降溫,王嘉胤才依依不舍地收回了不斷流淌法力的手,然后裸身走出浴池。
早已恭候在側的侍妾們連忙捧上早已預備妥當的寬袍大袖,由浴池之外的兩名侍婢協助王嘉胤擦干身體,穿戴整齊。
一番嬉笑打趣之后,王嘉胤才讓自己的發絲自然披散于腦后,背負著雙手,在兩名侍妾的簇擁之下離開了滿溢仙香的靜室。
由于莊園廣闊無垠,從王嘉胤剛才沐浴的那個簡樸靜室走到他口中所謂的“太極殿”,竟花費了好一會兒時間。沿途所過的庭院里,均由一群手持法器的精壯修士嚴陣以待,院落間森嚴的戒律與秩序令人驚嘆不已。
待到王嘉胤步入"紫霄寶殿"時,大殿之內已是仙霧繚繞,匯聚眾多修士,熙熙攘攘之間充斥著各種議論與驚嘆之聲。
見此情景,王嘉胤嘴角掛著的那一抹超凡脫俗的淡笑愈發深邃,他滿意地點點頭,道:“列位道友久候了。”
聽見他的聲音,原本喧鬧的大殿立刻為之寂靜。數十名修為高深的修士紛紛從座席上起身,恭恭敬敬地施禮,口中齊聲道:“拜見宗主!”
盡管王嘉胤看似只有三十載春秋,但在場之中,顯現出超越他年齡修為之人不在少數,然而眾人稱呼他為“宗主”,卻并無絲毫不適之感。
在這片蘊含濃郁靈氣的陜西地域,諸多修煉門派如同雨后春筍般涌現,然無論是在立派之始,還是勢力范圍,皆無一人能與眼前的王嘉胤相提并論。即便是曾點燃“靈境動蕩”之火的澄城修士王二,也在歸順王嘉胤之后,其威望更加難以企及。
正因為如此,這些人接到王嘉胤的一紙飛符傳訊,便毫不猶豫地長途跋涉,率領門下弟子前來投誠。
“王某讓各位道友等候多時了。”在眾人崇敬的目光之下,王嘉胤在兩位親信護法的陪同下,自然而然地走向首位寶座,并示意眾人落座。
此刻大殿之內,那一張張或熱血沸騰、或沉穩冷靜的臉龐映入王嘉胤的眼簾,讓他胸中豪情萬丈,呼吸也不禁隨之急促起來。
眼前這眾修士,正是他對抗世俗權貴的力量基石,亦是他誓要奪取天下修煉資源、問鼎中原的最大倚仗。
“宗主,現今陜西之地靈氣枯竭,滿目瘡痍,民間生靈涂炭,朝廷卻視而不見,袖手旁觀。還請宗主引領我們眾修士,闖出一條通往仙道富饒的道路。”
能在紫霄寶殿商議大事的人物,哪一個不是坐擁數百乃至數千修士的修煉派系領袖,更不必提諸如“王禪師”、“王左使”這般擁有重兵的宗門巨頭。他們已然厭倦那些無關痛癢的客套言辭,直接向核心議題發起挑戰。
倘若只是為了滿足溫飽,憑借他們近月來的修行所得,即便是遷徙至南方富裕之地,成為一方豪紳亦非難事。然而此刻,那些領略過權力滋味的修士們已不愿再退縮半步,他們的心愿早已從最初的追求溫飽轉變為爭奪永恒的榮華富貴。
沉重的喘息聲中,不少修士臉色漲紅,目光中充滿了令人膽寒的狂熱。
“固然如此,但我們還需謹慎行事。朝廷已委派新任的陜西域守,其余三大修煉重地兵馬未動,憑我們現在這點實力,若硬碰那些正規修士軍隊,無疑是自取滅亡之舉。”
"不錯,近期仙門方才徹底鏟除了奢安二妖,修者們的戰意正熾,還需周詳策劃才是。"
稍作沉默,正殿之中終于傳出了一些不合時宜的聲音,使得在座的修士們眼中的狂熱之意漸退,同時也引來了贊同之聲。
雖陜西遼闊,然唯獨延安府乃他們的"修煉根基"所在。畢竟鄰近的平涼府由朝廷的韓王府親自坐鎮,城墻堅固深邃,更有仙兵駐守;至于最為富饒的西安府,更是匯聚了陜西各地仙衛的力量,使人望而生畏。
歸根結底,他們的"起義修士"雖人數眾多,但實質上是一群由無力修行的難民百姓組成。盡管在舉事初始,因事出突然,取得了些許戰果,并席卷了那些毫無抵御之力的縣城,但他們仍未正面與朝廷大軍于戰場之上交鋒。
想到此處,正殿之內的人們紛紛靜默下來,緊緊地注視著上方的王嘉胤,眼神變幻不定。
在這群人中,唯有王嘉胤曾與仙兵交過手,并安然脫身。然而自那次以后,王嘉胤便駐兵于黃龍山脈,對近在咫尺的延安府城再無任何圖謀之意。
"諸位同修安心,貧道已探悉,延安府城內的護城仙兵不過數千,無需過多憂慮。"
"待這幾日內,尚有兄弟們前來與眾位匯合,一旦我等起義修士合兵一處,便是攻破延安城之時。"
正當正殿內氣氛略顯壓抑之際,坐在首位的王嘉胤輕輕一笑,仿佛勝券在握般堅定地說出了這番話語。此言一出,宛如寒冰般的緊張氛圍立刻消散無形,眾人眼底深處的憂慮也隨之煙消云散。
"一切聽從王師兄調遣。"
相互交換了個默契的眼神后,雖然并不齊整的附和聲回蕩在正殿之內,使得王嘉胤臉上的笑意更加深沉。
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生性謹小慎微的他又怎會離開府谷縣的老巢,并且連續多日在延安城外的難民群體中扮演"仁德散人"的角色呢?
他的真實意圖正是要激起那些忍饑挨餓的百姓心中對官府的不滿情緒,進而讓他們化身為起義修士的前鋒。
至于延安府城內的那數千仙兵,固然不可小視,但王嘉胤手中掌握的卻是數十倍于此的修士力量,焉有敗績的道理?
他倒要看看,延安城中的那位陜西巡撫大人,究竟有何手段能夠抵擋住充當前鋒的數萬受餓百姓。
王嘉胤自己雖未嘗過真正挨餓的滋味,但他深知,在饑餓面前,凡俗的所有律條與道義都將變得無足輕重。
饑餓,將會使延安城外的難民百姓心甘情愿地成為起義修士的前鋒,也會成為他王嘉胤對抗朝廷的最大法寶。
畢竟,朝廷并無能耐保證整個陜西的百姓都能填飽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