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一觸即發(下)
北方直隸,京城。
自從“陜西修士叛亂”的消息在京城里流傳開來后,官場內的氛圍便變得撲朔迷離。許多經歷過山東白蓮教領袖徐鴻儒起義的朝廷官員皆心懷憂慮,擔心歷史會再次重演。
然而隨著天子在紫禁城中下達的一系列應對措施的傳出,眾人緊張不安的情緒稍有緩和。然而就在前幾天清晨,一道源自南直隸的消息猶如星火燎原般迅速傳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據說掌控大明經濟命脈的運河沿線地區出現了邪修匪徒的蹤跡,使得大明京城再一次陷入了緊張之中……
自從太祖朱棣遷都紫禁城之后,京都億萬生靈的修煉生活與日常生活全賴此條神秘的運河所維系,它是大明朝赫然不可撼動的靈力源泉,關乎眾多修士與世族的心弦。
近兩日,包括英武侯張玄塵在內的諸多仙門勛貴和朝廷重臣紛紛呈上秘信給天子,請求命令鎮守金陵的魏國公徐鴻鈞率兵“蕩平邪魔”,早日滌凈運河沿線作亂的妖匪。
這條橫貫南北的運河,不僅承載著京城周邊地區的“靈石供給”,而且與眾多仙眷貴胄以及大小仙門的利益緊密相連。在這大明疆域內稍微有些聲望的家族,哪家府邸沒有經營著些許修煉資源的生意?又有哪家能夠離開運河而生存?
然而,令人費解的是,位于九重天之上的那位天子,并未順應朝野“民意”,差遣魏國公徐鴻鈞領軍掃蕩妖匪,反而將這些猶如雪片般紛飛而來的奏折留在身邊,未曾批復,讓人揣摩不出他的真實意圖。
在此背景下,乾清宮內的侍女和太監們都小心翼翼,唯恐觸動天子的忌諱。
此刻的乾清宮暖閣四窗洞開,角落里還擺放著幾個盛滿寒冰的玉盆。大明天子朱元機身穿一件輕便的道袍,面色從容地翻看著手里的秘報,仿佛外界那場翻天覆地的動蕩完全沒引起他半分在意。
相較于朱元機的泰然自若,陪伴在他身邊的司禮監執筆太監王元正和御馬監提督曹道源兩位大檔頭卻顯得焦慮不安,額頭已微微沁出了汗水。
"今日宮中有何重要之人來訪?"
朱元機不置可否地搖搖頭,隨手放下手中有關提議立即調派魏國公徐鴻鈞征討妖匪的奏折。
"回稟陛下,除了昨日的那些勛貴,今日十王府中的三位王爺,也送來了口諭……"
王元正忙躬身回答,盡管語調盡力保持平靜,但眉宇間流露出的焦急之情卻更加明顯。
這條連接南北的運河不僅是朝廷的靈力命脈,更是牽連到了京城里無數仙門貴族、皇家宗親的修煉產業。每一日的拖延,都將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
以至于連三位尊稱為“皇叔”的王爺都按捺不住了。
朱元機輕輕一笑,又拿起一封奏折,沉吟道:"原來我的三位皇叔也都出面了?"
因前任萬歷皇帝及天啟皇帝沉迷修煉,疏于政務,故端王朱長洛等“皇親”至今仍居于京師的十王府中,尚未前往封地受封。同樣,由于未能出京受封,他們自然不及那些已在封地繁衍生息的宗室藩王富甲一方,即便私下涉足一些生意,也多集中于北直隸一帶。
如今運河沿岸妖匪肆虐,理論上不應影響到他們三位皇叔,但他們卻似乎并不置身事外,仍然傳達了意見進來,究竟是背后暗中推動,還是另有所圖?
事關皇家宗親和宗室藩王之事,不論是司禮監執筆太監王元正還是御馬監提督曹道源都不敢輕易表態,只能更加低垂下頭顱。
"朕聽聞,京城里有些人已經開始秘密囤積修煉物資了?"
并未在意身前兩位仙侍流露出的異樣神情,坐在文案之后的朱由檢淡然而語,其面上的笑容深邃而富有神秘感。
自己才剛剛準備著手處理那起“陜西妖亂”,偏安一隅、寧靜已久的南直隸地界竟也生出了些許亂象,更令人驚異的是,這次的目標竟直指至關重要的“靈脈水道”。
這等時機,未免太過巧合,仿佛冥冥中有股力量在暗中操縱。
“稟陛下,的確如此。”
猶豫少許,司禮監首席煉氣修士王承恩略帶遲疑地點點頭,而后又小心翼翼地補充道:“京城內的眾多靈谷商鋪皆已減少貨物供應,其中尤以位于通州的李氏商行為甚。”
話音剛落,還未待文案后的天子有所回應,一側的御馬監提督太監曹化淳已然瞠目結舌,眼中滿是震驚與不解。
盡管通州豪富眾多,但在這數十年間,唯有那位曾任東林圣地領袖,掌控漕運總督重權十載有余的李三才,才有資格被稱為“通州李家”。得益于李三才遺留下的修煉資源,其家族得以迅速崛起,成為通州無可匹敵的頂尖宗族,并且家族產業主要就是經營各類靈谷店鋪。
“好個高明的布局啊!”
聞此,朱由檢的臉龐上浮現更加深沉的笑意,看似毫無瓜葛的各方勢力此刻卻詭異地交織在一起,大明朝的修真世界比他原先所料想的更為波譎云詭。
“成國公朱純臣近來都在忙些什么?”
過了一會兒,朱由檢冷峻的聲音再度在殿內回蕩開來,話語鋒芒直指成國公朱純臣。
也許是想要自證清白,近段時間以來,包括英國公張維賢在內的諸多勛貴紛紛進宮面圣,唯獨成國公朱純臣閉門不出,成為了與眾不同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