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帝師覲見
九月二十六,不宜出行。
寅時剛過,淡淡的晨霧還籠罩在京都之上,但街頭巷尾已開始出現商販和行人的身影,低沉的鐘鳴聲在城市中回響。
位于京都中心的紫禁城外,身披紅袍的東閣大學士孫承宗早早地等候在宮門外,滄桑的臉上滿是凝重。
常言道,紫禁城內無密事。
隨著時間推移,近日朝廷中的暗流涌動已不是秘密,更何況那些在皇宮中服役的宦官和侍衛。
畢竟,孫承宗不僅是眾所周知的“帝師”,還是一位鮮為人知的“東林核心”。
“見過閣老……”
或許是急匆匆趕來,司禮監首席筆帖式王承恩臉色微紅,胸膛起伏不定……
盡管孫承宗在幻想王國的"影響力"不像近期引起朝廷動蕩的首席顧問李國普或次席顧問劉鴻訓那樣顯著,但王承恩清楚這位老大人在天子心中的地位無可替代。
否則,新君剛即位,就不會急切地召回因政治風波而黯然離開故鄉的皇家導師回京輔助,并讓他進入決策中樞。
可以說,與先帝在位時相比,孫承宗在天子心中的地位有過之而無不及。
"辛苦王公公了。"
耳邊的問候聲將陷入沉思的孫承宗喚醒,簡單回應后,他跟隨著負責文書的司禮監官員,步入皇宮深處。
或許是察覺到身邊的顧問心情低落,引路的王承恩并未追問孫承宗的來意,只是規矩地引路,心中頗為沉重。
前一天,天子還在乾清宮的暖閣接見了擁有"九千歲"之稱的魏忠賢,今天身為"皇家導師"的孫承宗便提出進宮面見天子。
這股對抗之意,是否太過明顯了呢?
想到這里,王承恩更加煩躁,沒注意腳下的坑洼,差點摔倒。
而身后的皇家導師也是一臉憂慮,僅僅伸出手扶了他一把,便再無其他反應。
在這奇異的氛圍中,被稱為"內相"的司禮監官員引領著身兼東哥大學生和皇家導師雙重身份的孫承宗,緩緩深入內廷。
...
...
"先生到了。"
不知過了多久,一個和藹的聲音在孫承宗耳邊響起,讓他下意識地抬頭。
面容憔悴的大明天子朱由檢站在乾清宮門外,帶著微笑凝視著他。
"陛下?!"也許沒料到朱由檢會親自迎接,原本滿腹心事的東閣大學士一時愣住,過了一會兒才反應過來。
顧不上整理略顯凌亂的衣袍,孫承宗準備行禮:"吾皇萬安。"
"先生不必如此客氣。"
還沒等孫承宗鞠躬,面帶笑容的朱由檢便快步上前,連忙伸手阻止了他的動作。
雖然近來孫承宗在朝廷中的存在感很低,甚至流傳著一些把他視為"吉祥物"的謠言。
但朱由檢心里明白,眼前這位面色憔悴的文官才是大明鞠躬盡瘁、忠心耿耿的支柱。
歷史上,孫承宗面對叛軍的招降寧死不屈,用全家的犧牲向全世界詮釋了什么是"忠臣"。
僅憑這份氣節,就值得朱由檢給予十二分的敬重。
同樣是"東林"成員,同樣面臨生與死的抉擇,眼前的文官選擇了為國捐軀,而數年后的東林黨魁錢謙益卻留下了那句被歷史銘記的"水太涼"。
"多謝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