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巡撫述職〔下〕
“巡撫的看法呢?”
短暫的沉默后,朱由檢看向眼前皮膚黝黑,但體魄更顯強壯的文官,深沉地問。
“陛下,聽說陜西民間動蕩,四川的白桿軍立下異軍突起的功勞,或許可以將其編入薊鎮總兵麾下,成為獨立的營隊?”
所謂的營隊,是由地方大員直接指揮的親兵部隊,通常由軍隊中最“精銳”的戰士組成,人數不固定。
“石柱土司對我大明忠貞不渝,此舉不宜..。”
朱由檢并未猶豫多久,就在遼東巡撫畢自肅略帶失望的目光中輕輕搖頭。戰績輝煌的白桿軍是他手上最精銳的部隊,若編入營隊,不論“白桿軍”之名將如何淡出世人視線,僅是京營總督秦良玉可能的不滿就足以讓朱由檢暫時打消這個念頭。
何況,白桿軍的存在猶如京城的“定海神針”,穩定著紛繁復雜的朝局,短時間內朱由檢無法允許這支軍隊離開京城,特別是在他剛剛挫敗東林黨的敏感時期。
“那么,從寧遠和山海關調動兵力?”
...
沉思片刻,遼東巡查使畢自肅再次開口,但眼中閃爍著狡黠的光芒。
在過去的半年多,即便他施展渾身解數,加上寧遠防務官周永春的輔佐,也無法改變“關寧鐵騎”實質上成為寧遠祖家私人部隊的事實。更讓他咬牙切齒的是,自從祖大壽在“錦州大捷”后,竟收斂了狂傲,每日在府衙中盡職,暗地里卻派親信家仆在京師編織勢力,這讓他感到頗為棘手。
“山海關之外,至關重要,兵馬絕不可輕易調動。”
不一會兒,文書后的朱由檢又一次否決了遼東巡查使的提議,使得畢自肅的臉上掠過一絲沮喪。
既然遼東的軍隊無法調動,大明還能從何處集結兵力,抵擋來勢洶洶的建州女真?雖然未曾明言,但這對君臣已不約而同地達成共識,默許了女真大汗皇太極可能會在幾個月后,率領他的鐵騎,穿越蒙古,直逼關內。
“朕已下令兵部,調撥一萬京都衛隊士兵,分別增援薊鎮和居庸關。”
正當畢自肅心灰意冷,一籌莫展之際,朱由檢的聲音平靜如湖水,再次響起。
畢自肅聞言一愣,心中不禁涌起一陣荒謬之感。大明的京都衛隊“有名無實”已是公開的秘密,歷代天子對此束手無策,失望之下選擇置若罔聞。天子登基僅一年有余,即便京都衛隊總督秦良玉整治有力,又能有多大的改變呢?最多不過是確保“令行禁止”罷了?
在遼東任職多年,畢自肅是最了解女真建奴的文官之一,深知這些野蠻人的兇猛。就連他麾下的“遼東精銳”在正面戰場也難以穩操勝券,更別提那些剛剛訓練一年的新兵了?
更重要的是,天子是如何說服朝廷的文官,讓“京都衛隊”離京出戰?要知道,自從土木堡之戰后,曾經威震天下的“京都衛隊”便逐漸衰落,戰斗力大不如前。盡管正德和嘉靖兩位皇帝先后調集邊疆精英入京,意圖重振京都衛隊,卻依然無法扭轉“石沉大海”的局面,只掀起微弱的波瀾。
可以說,北京城就像一座囚籠,將歷任大明天子緊緊束縛,無法施展拳腳,而駐守京城之外的京都衛隊則是一把不合的鑰匙,外表光鮮,實則無用。
“忘了告訴你,軍器局那邊已經成功研發出紅夷大炮,幾個月后就可以批量生產了。”
還沒等畢自肅從“京都衛隊”出京的震撼中回過神來,文書后的朱由檢輕輕一笑,神秘莫測地說道。
嘶!...
當這消息傳出,遼東巡撫畢自肅并未顯出過多驚異,只有長久保持靜默的遼東副指揮使滿桂和他的同伴曹文詔,不禁倒抽一口冷氣。
作為身經百戰的老將,他們倆深知這些“紅夷巨炮”的威力,這種來自異界的武器在射程和精準度上,遠超大明傳統的獅吼炮數倍之多。
往昔的“寧錦大捷”與“錦州大勝”,正是得益于這些紅夷大炮的關鍵作用。
假若朝廷能自行研發這等神器,豈不是意味著能大量裝備于軍隊和城墻之上?
一想到未來數百門巨炮齊發的壯麗景象,滿桂和曹文詔都不由自主地咽了口口水,臉上浮現出渴望的神色。
有了這樣的力量,即便不能立即“收復失土”,至少能將蠻族的侵襲拒之門外,毫無懸念。
“如此,應當無憂矣……”
長久的沉默后,畢自肅微微點頭,他的聲音略帶沙啞,回蕩在乾清宮的暖閣之中。雖然身在千里之外的遼東,他對朝廷的消息并不閉塞,明白薊鎮總兵盧象升與他一樣,都是由天帝親自提拔的心腹。
至于新興勢力尤世威雖不廣為人知,但畢自肅對他戰場上陣亡的胞兄尤世功卻十分熟悉,二人曾一同在沈陽城共事過。
此時已至十月,遼東的冬季已然臨近,女真部落全面出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以此推算,她們恐怕要等到明年三月冰封解凍后才會發動攻擊,這樣一來,大明尚有近五個月的準備時間,還算寬裕。